专题23 古代诗歌的情感态度和语言艺术(练习)-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解析版).docxVIP

专题23 古代诗歌的情感态度和语言艺术(练习)-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解析版).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考点二十三古代诗歌的情感态度和语言艺术(解析版)

第一组

请阅读以下宋诗,完成相关题目。

枕上作

陆游

一室幽幽梦不成,高城传漏过三更。

孤灯未燃,穴鼠悄然出没;枯叶沙沙,邻犬悄行。

壮日自期如孟博①,残年但欲慕初平②。

不然短楫弃家去,万顷松江看月明。

注:孟博,即东汉时期的范滂,《后汉书》记载其“有澄清天下之志”。②初平,即黄初平,黄大仙。《神仙传》说他“至五百岁而有童子之色”。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中不正确的选项是(???)。

A.首联写诗人夜不成寐,听到城楼上的更漏已经报过三更,照应了题目“枕上作”。

B.颔联写穴鼠出行和犬踏枯叶的声音,从听觉的角度直接刻画了诗人静夜不寐的情景。

C.颈联将“壮日”和“残年”相对,几十年的光阴跨度暗含了诗人经历与心理的变化。

D.全诗从幽寂的环境写起,诗人于孤寂难眠中回首往事,又由此生发出深沉激烈的情感。

2.陆游在另一首《冬夜不寐至四鼓起作此诗》中有“八十将军能灭虏,白头吾欲事功名”的诗句,两首诗表达的情感不同,请结合诗句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1.B2.《冬夜》诗表达了诗人晚年不忘收复失地、报效国家、建立功业的雄心壮志。《枕上作》表现了多年来情感的变化:壮年像孟博一样以天下为己任,立志报国。然而由于备受打击,报国无望,所以晚年希望修道成仙,远离尘世,但成仙之事渺远。诗人想泛舟江湖,与清风明月为伴,看似超脱,实则是壮志未酬的愤激、无奈。

【分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分析与理解能力。

B.“从听觉的角度直接刻画了诗人静夜不寐的情景”错误,“听觉角度描写穴鼠出行和犬踏枯叶的声音”是侧面、间接表现诗人静夜不寐。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语言、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首先,阅读《冬夜》中的诗句:“残灯无焰,穴鼠出洞;槁叶飘落,村犬行走。”“油灯已灭,洞鼠窸窣,落叶声起,村中犬吠。”八十高龄的将军仍能平定敌寇,白发苍苍却依然渴望建功立业。诗句“八十将军能灭虏,白头吾欲事功名”生动展现了诗人虽年迈但心怀收复失地、报效朝廷、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正如“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再看《枕上作》,诗中同样提到“孤灯无焰穴鼠出,枯叶有声邻犬行”,但紧跟着颈联说“壮日自期如孟博,残年但欲慕初平”,前一句提到自己壮年之时也期望像孟博一样“有澄清天下之志”,但报国之志多次受挫,如今残年只想“慕初平”,即远离尘世,修道成仙,实在不行,也想“短楫弃家去,万顷松江看月明”,看似诗人想要泛舟江湖,看明月,沐清风,但结合前面诗句的内容可知,最后的清风明月为伴的心愿其实是诗人无奈之下的愤激之词。

二、请阅读以下唐代诗歌,完成相关题目。

咏风

王勃

肃肃凉风生,加我林壑清。

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

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

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3.依次对这首诗各联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初秋虽仍炎热,但一阵清凉的风拂过山谷林间,顿时带来清爽凉快之感。

B.它吹散了山中的烟云,卷走山上的雾霭,使涧底和山间的房屋清晰可见。

C.凉风的起止似乎带有情感,与人心相合。

D.当日落西山,万籁俱寂的时候,松涛响起,像是在感谢风一天的辛劳。

4.诗人为什么说风“动息如有情”?结合全诗分析说明。

【答案】3.D4.(1)“加”、“驱”、“卷”、“寻”、“出”、“为君”等词语表明风出入山涧,驱烟卷雾,送来清爽,并吹动万山松涛,为人奏起美妙的乐章,这些活动是有意识的。(2)说风“动息如有情”,是直接表达对风的赞美和喜爱之情。(3)全诗托物言志,赞美为苍生辛勤付出的高尚品格,说风“动息如有情”也是把风人格化的一种表达。

【解析】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

D.“像是在感谢风一天的辛劳”错,“为君起松声”是说风吹松林,响起松涛声。“君”泛指在山间的人。

故选D。

4.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肃肃凉风生”,习习凉风飘然乍起;“加我林壑清”,风不管深沟还是浅壑,不分高低贵贱,北风都遍施恩惠;“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描写风为平民百姓送爽的具体情态。风,驱散了烟云,卷走了雾霭,穿行于涧户山舍将清爽带给人们。通过写风的动作,具体表现风不舍昼夜,努力给世人带来身心的愉悦。

初秋虽热,一阵清风带来清凉与舒爽。它迅速弥漫于林壑之间,驱散涧上的烟云,引导诗人找到涧底的人家,卷走山上的雾霭,显现出山间的房屋。诗人不禁赞叹:“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

诗人以风喻人,托物言志,着意赞美风的高尚品格和勤奋精神。风不舍昼夜,努力做到对人有益。以风况人,有为之士正当如此。风不舍昼夜,努力做到对人有益。诗人通过塑造风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兼济天下的情怀。

三、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观田家

唐韦应物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8****851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