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震来无惧稳守生机汇报人:PPT老师
目录contents地震频发的原因01认识地震的危害02地震救援知识03地震案例04
地震频发的原因第一部分01
地幔柱活动01地幔深处存在着高温、低黏度的地幔柱,当它们上升至岩石圈底部时,会对岩石圈产生向上的顶托力,导致岩石圈拉伸、变薄。这种力量打破了岩石圈原有的应力平衡,使得岩石发生破裂与错动。例如,冰岛就位于地幔柱之上,地幔柱的活动致使当地地壳不断张裂,频繁发生地震,同时也伴随着火山活动,地幔柱活动带来的热力与动力双重作用,是部分地区地震频发的独特因素。
地下水动态变化01地下水的水位升降、流动方向改变等动态变化,会对周围岩石产生影响。当地下水大量抽取或注入时,岩石孔隙压力发生变化,有效应力重新分布。在一些松散沉积层发育的地区,这种变化会削弱岩石间的摩擦力,使断层更容易滑动。此外,地下水的侵蚀作用还可能破坏岩石结构,降低岩石强度,增加地震发生的可能性,在人类过度开发地下水资源的区域,地震风险明显上升。
相邻地震影响01一次强烈地震发生后,会改变震源区及其周边地区的地壳应力状态。地震释放的能量使断层发生错动,同时也会将应力传递到相邻区域,打破原有应力平衡。这种应力调整可能引发周边区域断层的活动,导致后续地震的发生。相邻地震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前震会使地壳结构发生变化,增加主震发生的可能性;主震后,余震是地壳应力持续调整的结果,且主震产生的应力变化还可能触发远处断层活动,形成连锁反应,导致地震在一定区域内频繁出现。
盐丘蠕动影响01在地下盐层分布区,盐丘会因自身重力和地层压力作用而缓慢蠕动。盐丘的蠕动会挤压周围的岩石地层,改变地层的应力分布。由于盐岩具有良好的塑性,其蠕动过程中会使周边岩石产生变形和破裂,尤其是在盐丘与周围岩石力学性质差异较大的部位,更容易形成应力集中。这种因盐丘蠕动引发的地层应力变化,在一些盐丘发育地区,会导致频繁的小震活动,甚至可能触发较大规模的地震。
第二部分02认识地震的危害
考古遗址地层错位02地震导致考古遗址地层剧烈错动,古代遗迹与文物的空间分布被打乱,原本有序的文化层位变得混乱。这使得考古学家难以判断文物的年代与用途,研究结论失去依据,已发掘区域的学术价值大幅降低,未发掘区域的文物研究更添难度。
古树木受损与生态文化价值丧失02地震发生时,一些具有历史文化价值和生态意义的古树木可能会被连根拔起、树干折断。这些古树木不仅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众多生物提供栖息地和食物来源,还承载着当地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承,如一些古树是村庄的标志或具有特殊的民俗意义。古树木的受损甚至死亡,破坏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也使当地独特的生态文化价值遭受损失,许多与古树相关的文化传统和故事可能因此失传。
电子废弃物处理场地隐患02地震可能使电子废弃物处理场地的设施受损,储存的电子废弃物泄漏。这些电子废弃物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和有害物质,如铅、汞、镉等,泄漏后会污染土壤和水源,对周边环境和居民健康造成潜在威胁。此外,处理场地的设备损坏会导致电子废弃物处理工作停滞,大量积压的电子废弃物进一步增加了环境风险,同时也给后续的清理和修复工作带来更大的困难。
城市地下空间设施破坏02现代城市中存在大量的地下空间设施,如地下停车场、地下商场、地下交通枢纽等。地震会使这些地下空间设施的结构受损,出现坍塌、漏水等情况。地下停车场的车辆可能被掩埋或损坏,地下商场的货物和设备遭受损失,地下交通枢纽的运营中断,影响城市的交通和商业活动。此外,地下空间设施的修复难度大,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资金,且在修复期间会给城市居民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第三部分03地震救援知识
记录现场信息资料03安排专人对救援现场进行影像记录和文字记录。拍摄救援过程、受灾情况,记录被困人员位置、伤情及救援措施等信息。这些资料不仅能为后续救援提供参考,还可作为灾后重建、灾害研究的重要依据,帮助总结经验教训,提升未来应对灾害的能力。
与受灾群众建立信任03救援人员要主动与受灾群众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难。帮忙寻找失散亲人、抢救重要物品,用实际行动赢得信任。尊重当地风俗习惯,耐心解答疑问,让受灾群众感受到关怀,从而积极配合救援工作,形成良好的救援氛围。
应对余震措施03余震随时可能发生,救援人员要时刻保持警惕。在救援过程中,留意建筑物异常晃动、地面轻微震动等迹象,一旦察觉余震,立即停止危险作业,组织人员和被困者撤离到开阔地带。余震过后,重新评估现场安全性,确认无危险后再继续开展救援工作。
识别危险区域03地震后要迅速判断周围环境的危险性,远离可能倒塌的建筑物、电线杆、广告牌等。注意地面的裂缝、塌陷以及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隐患区域。如果在山区,要警惕滚石和崩塌,尽量选择空旷、平坦的地方作为救援行动的安全区域,避免在危险区域停留或开展救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