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塑料增塑剂迁移测定方法》标准化发展报告
StandardizationDevelopmentReportonDeterminationofPlasticizerMigrationinPlastics
摘要
随着塑料制品在食品包装、医疗器械、儿童玩具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增塑剂迁移引发的材料性能劣化与健康风险问题日益凸显。本研究基于ISO177:2016国际标准,结合我国HG/T4454—2012行业标准的实施现状,系统分析了《塑料增塑剂迁移测定方法》国家标准的立项必要性、技术内容及行业价值。
报告指出,现行行业标准存在引用文件失效、技术指标滞后等问题,亟需通过国家标准制定实现与国际标准的合规化接轨。新标准采用质量变化法测定增塑剂迁移量,涵盖试样制备、吸收片选择、温控条件等关键技术环节,可广泛应用于薄膜、片材等塑料制品的质量评估与安全监管。本标准的实施将填补国内技术空白,为塑料制品生产企业、检测机构及监管部门提供科学依据,对保障消费品安全、促进国际贸易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关键词:增塑剂迁移;塑料制品;标准化;ISO177;质量变化法
Keywords:Plasticizermigration;Plasticproducts;Standardization;ISO177;Masschangemethod
正文
一、立项背景与目的意义
增塑剂作为改善塑料加工性能的关键添加剂,在聚氯乙烯(PVC)等材料中的添加量可达30%-50%。然而,由于分子相容性限制,增塑剂在塑料贮存或使用过程中会持续向接触介质迁移。研究表明,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的迁移率在高温环境下可达15%以上,不仅导致塑料脆化、开裂等性能劣化,更可能通过食品链或皮肤接触危害人体健康。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已将DEHP等常见增塑剂列为2B类致癌物。欧盟REACH法规(ECNo1907/2006)及我国GB6675-2014《玩具安全》标准均对增塑剂迁移量作出严格限制。现行行业标准HG/T4454—2012因技术内容滞后(非等效采用ISO177:1988)且引用GB/T2918-1998等已废止文件,难以满足监管需求。制定与国际标准ISO177:2016接轨的国家标准,成为解决技术壁垒、规范行业发展的迫切需求。
二、标准范围与技术内容
1.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厚度≤5mm的塑料薄膜、片材及制品,涵盖以下应用场景:
-评估塑料与油脂类食品接触时的增塑剂迁移风险
-研究不同树脂体系(如PVC、PU)的增塑剂保留性能
-验证新型环保增塑剂(如柠檬酸酯类)的迁移抑制效果
2.核心技术方法
采用双吸收片质量差减法,主要技术参数包括:
-试样制备:从均质区域裁取(25±0.1)mm×(25±0.1)mm方形试样
-吸收片选择:符合ISO177要求的纤维素滤纸,孔径≤0.45μm
-试验条件:温度(70±1)℃,相对湿度(50±5)%,持续时间24h
-结果计算:迁移量ΔW按公式ΔW=(m?-m?)/A计算,其中A为试样接触面积
3.创新性突破
相较于旧版标准,本标准具有三大技术提升:
1.引入恒温恒湿箱精确控制环境参数(参照GB/T2918-2020)
2.增加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验证步骤(附录A)
3.规定迁移量不确定度评估方法(扩展不确定度≤8%)
主要参与单位介绍
全国塑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5)
作为本标准的主导起草单位,该委员会是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成立的权威技术机构,下设老化方法、通用产品等6个分技术委员会。近年来主导制修订GB/T1040-2018《塑料拉伸性能测定》等国家标准127项,其中28项采用ISO标准。委员会拥有包括中国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中科院化学研究所等在内的48家成员单位,构建了覆盖原材料、制品、检测方法的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在增塑剂研究领域,该委员会牵头完成的GB/T20388-2016《纺织品邻苯二甲酸酯的测定》已成为行业标杆。
结论与展望
《塑料增塑剂迁移测定方法》国家标准的制定,标志着我国在塑料制品安全评价领域实现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同步。未来建议从三方面深化标准应用:
1.技术延伸:开发适用于纳米复合材料等新型塑料的迁移加速测试方法
2.体系完善:建立与GB4806.7-2016《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等标准的联动机制
3.国际协同:推动本标准纳入ISO/TC61/SC6工作组计划,提升国际话语权
本标准的实施将有效支撑《中国制造2025》对绿色材料的发展要求,为塑料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注:本报告数据来源于ISO、SAC官方文件及JournalofAppliedPolymerScience等学术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土壤碳酸盐含量测定 气量法》标准发展报告.docx
- 土壤水溶性盐总量及盐分离子测定标准研究报告.docx
- 《土壤全量硅、铝、铁、钠、钙、镁、锰、钛、硫的测定 单波长激发-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标准化发展报告.docx
- 土壤交换性盐基及盐基总量测定方法标准化研究报告.docx
- 土壤干物质和水分含量的测定 重量法标准发展报告.docx
- 《铁路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国家标准立项研究报告.docx
- 《特种加工机床 术语 第8部分:电弧加工机床》标准修订研究报告.docx
- 《特种加工机床 术语 第3部分:电解加工机床》标准修订研究报告.docx
- GBT 14896.2《特种加工机床 术语 第2部分:电火花加工机床》修订报告.docx
-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薄壁管件热膨胀率测试方法》标准化发展报告.docx
- DB51_T 3137-2023 柑橘园间作豆类栽培技术规程.docx
- Q_HY 07-2023 低温阀门技术条件.docx
- DB52∕T 1454-2019 精神病专科护理服务基本规范.docx
- T_XJZJXH GY10002.2-2024 “新疆品质” 特色产品技术规范 薰衣草精油.docx
- DB21_T 3981-2024 滑菇采收贮运技术规程.docx
- DB1308_T 368-2025 北柴胡生产技术规程.docx
- DB1307_T 454-2024 谷子品种 张杂谷6号.docx
- DB36T 1574-2022 食品快速检测结果验证通用技术规范.docx
- DB13(J)∕T 202-2016 公共建筑能耗远程监测系统技术标准.docx
- DB21_T 1564.9-2007 岩土工程勘察技术规程 抽水试验规程.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