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PAGE12
地质人野外工作应该注意的安全实项
长年在野外奔波、风餐露宿
对于地质工作者而言,
经常会面临野外艰苦的工作环境
和不可预估的各种突发情况...
野外地质工作到底该如何远离危险,
更好的保护生命安全?
这份安全指南请收下
一、野外工作基本要求
1.确保自身身体情况。患有心脏疾病,呼吸系统疾病、高血压等严禁进入高原地区、低气压地区工作
2.进行野外地质工作前,要进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岗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培训,具备相应的防护、自救、互救应急基本技能(急救包、食品、饮用水、火柴等)。
3.配带能满足实际需要的通讯装备,明确联络事宜(GPS、卫星电话等)。
4.带好野外工作个人防护装备(野外工作服,登山鞋、太阳帽等)
5.注意收听天气预报,每日出发前,应当了解当天的天气情况、行进路线及路况、作业区的地形地貌、地表覆盖等情况。
6.在山谷、河沟、地势低洼地区或雨季作业应当做好防汛抗灾工作。雷雨时,应当尽量避开山脊或者开阔地、峭壁和高树。雨雪刚停止时,严禁立即在滑坡、狭隘的山道、悬崖、雪坡、冰川坡以及其它危险地段作业和行走。
7.进入危险地区从事野外地质调查工作,应由有经验的人员带领,并制定安全保障措施。不论何种情况,不能单独外出作业。
二
二、不同专业区域野外勘查注意事项
1、山区(雪地)
配备登山、雪地装备,遇大雾、大雨、雷电来临等情况下,应立即停止作业和行进,并采取相应保护措施。
上、下陡坡、悬崖、峭壁,应当采取长距离的“Z”字型路线行进。
两人以上行走距离应在视线之内。
在积雪、悬崖、碎石堆积地段及不稳定岩石分布的峡谷中行进,应防止产生大的震动、声响。
在野外行进,应做到看景不走路,走路不看景,以防摔跤和坠崖。
2、林区
随时确定自己的方位,与同行人员保持联络,作业路线上留下标记。
进入林区要时刻注意防火,不要吸烟。生火时看清风向、风速,选择在下风处生火,离开时,切记熄灭残火。
当林区出现火灾预兆(烟味、烧焦味、野兽和鸟类向同一方向奔跑和飞驰、烟雾等)时,应当迅速寻找并撤离到安全地点(林中旷地、河边等)。
进入林区,应穿戴好防护服装,一要防止寒带森林中(多蛇)、潮湿密林中(多蚊虫)有害小动物的叮咬。二要防止感染森林脑炎、接触性皮肤过敏症。
提前向当地群众了解作业区域地形,有无陷阱、夹具等危险。
3、高原地区
初入高原,要避免剧烈活动,乘车上、下山,途中应当分段停留,嘴应尽量作咀嚼吞咽的动作,以平衡体内外气压。
在空气稀薄或海拔3000米以上地区作业,应配备氧气袋(瓶),减少工作时间,减轻负重。
野外步行作业,要佩戴风镜,雪山、冰川地区,应采取防雪盲措施。夏季光照强烈时,应防止中暑和高原性唇炎及日光性皮炎发生。
在雪线以上高原作业,应当配备防冻装备及药品,在温度低于-300C时应当采取防冻措施或停止作业。
多食用高糖、多维生素和易消化的食品。饮食应当适宜,禁止饮酒,注意保暖,防止受凉和上呼道感染。
4、沙漠、荒漠地区
所有人要配备宽边遮阳帽、护目镜、指南针、防晒和消毒药品。
了解工作地区水源情况,熟知沙尘暴等防护措施。
备有足够的饮用水,并合理饮用,出发前、归营后多饮水,作业和行进中少饮水。
作业过程中,随时利用周边景物确定自己的位置。
气温38℃以上高温时,且没有降温设施的情况下,应停止作业。工作时间最好选择在清晨或傍晚。
5、沼泽地区
集体统一行动,并由经验丰富的人引路。工作时应头戴黑色绢网,手戴皮手套,扎紧工作服袖口和裤脚,预防毒虫叮咬。
查清地貌和植被,确定危险区。用树枝、竹竿、木板等铺成道路,通过危险区域。
脚踏实地,严禁窜跳;遇泥潭沼泽,严禁脚跟脚行走。
陷入沼泽时,应当横握手中木棍、竹竿等,或者抱住湿草,保持冷静,不惊恐乱动。救护者应当站在稳定的地方,通过木棍、竹竿、绳索等救出遇险者。
能见度不足时,禁止进入沼泽地区。
每日工作返回营地,应及时做好皮肤卫生保健,防止皮肤溃烂。
6、岩溶发育地区及旧矿、老窿地区
查明旧坑实地情况,检测有毒有害气体。
进行必要的支护和通风。配备防毒面具,手电筒、灯、绳索、指南针等必要工具。
在洞穴中行进时要及时沿途沿壁、交叉口处画上明显记号、编号、箭头,标明路径。
切记在顶板和侧壁上敲打,严禁在洞内奔跑,发现洞顶有松动现象,应当立即出。
三、野外地质工作技巧
1、辨向
野外地质工作中,遇紧急事故而丢失定向的罗盘、工具和地图等,甚至迷失方向的情况,时有发生。所以掌握几种野外方向判断方法,至关重要。
1)太阳法
太阳是最可靠的辨向标志。太阳的影子是由西向东移的,因此我们可用太阳和物体的阴影概略地测定方向。
找一根一米以上标杆(直杆)垂直地插在地上,标明直杆的影子顶点A;过一段时间后,再标记直杆的影子顶点B。将A、B两点连成一条直线,这条直线的指向应是东西方向,A端为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