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2025年5年应用心理学考研案例分析模拟试卷及答案
一、案例分析题(共4题,每题50分,总分200分)
案例一:大学生社交焦虑的心理咨询干预
李某,女,21岁,某重点大学大三学生,因“害怕与人交往半年”主动求助。自述从小性格内向,父母要求严格,很少鼓励。进入大学后,宿舍四人关系逐渐疏远,自觉“说话没人回应”“被孤立”。近半年来,上课不敢抬头看老师,小组讨论时心跳加速、手心出汗,曾因“怕出丑”逃掉3次课堂汇报。最近一次班级聚餐时,因紧张打翻水杯,被同学开玩笑后,连续两周躲在宿舍吃外卖,拒绝参加任何集体活动。
首次咨询片段(节选):
咨询师:“你提到最近两周都没去食堂,是因为害怕遇到同学吗?”(①)
李某:“嗯……其实我每天都在宿舍点外卖,就算下楼拿外卖,也会戴帽子和口罩,生怕被人认出来。”
咨询师:“听起来这种躲着别人的感觉让你既压抑又无奈,好像被一种无形的力量困住了。”(②)
李某:“对!我也知道这样不好,但一想到要和人说话,就觉得他们肯定在背后议论我‘没用’‘怪胎’。”
咨询师:“你说‘他们肯定在议论我’,这种想法出现时,你能回忆一下具体有哪些场景或证据吗?”(③)
李某:“上周在图书馆,有两个女生路过时笑了一下,我当时就觉得她们在笑我穿得土;还有上周五,室友没叫我一起去超市,我猜她们是故意排挤我。”
咨询师:“如果现在换一个视角,假设你是那个路过的女生,你会因为看到一个陌生人穿得普通就嘲笑她吗?”(④)
问题:
1.分析对话中咨询师使用的①-④处技术,并说明其在咨询中的作用。(20分)
2.结合认知行为疗法(CBT)理论,为李某设计后续4次咨询的干预方案(需包含具体目标与技术)。(30分)
案例二:企业员工心理压力评估与干预
某互联网公司为应对“996”工作制下员工的心理健康问题,委托心理咨询机构开展全员心理测评。以下是员工张某(28岁,程序员)的SCL-90测评结果(5级评分,1=无症状,5=严重):
|因子|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
|--|--|-|--|--|--|--|--|--|-|
|张某得分|3.2|3.8|2.9|3.5|4.1|2.7|2.2|2.5|2.1|
|全国常模(M±SD)|1.37±0.48|1.62±0.58|1.65±0.61|1.50±0.59|1.39±0.43|1.46±0.55|1.23±0.41|1.43±0.57|1.29±0.42|
张某访谈补充信息:近3个月因项目赶工,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睡眠质量差(平均4-5小时/天),常因“担心代码出错”反复检查程序;与女友因“没时间陪伴”频繁争吵,上周甚至因情绪失控摔了手机;自述“胸口发闷,像压了块石头”,但体检未发现器质性病变。
问题:
1.结合SCL-90测评结果与访谈信息,判断张某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并说明依据。(20分)
2.针对张某的情况,设计企业层面的心理干预方案(需包含短期与长期目标,至少3项具体措施)。(30分)
案例三:网络暴力事件的群体心理分析
2024年某明星因私人生活被曝光,部分网民在社交平台发布“道德审判”式评论,如“人品败坏就该退圈”“这种人配当公众人物吗”。随着讨论发酵,评论区逐渐出现人身攻击(如“丑人多作怪”“全家没教养”),甚至有网民通过人肉搜索公开其家人信息。尽管平台多次删除违规内容,仍有大量用户“接力”传播极端言论,最终该明星因心理压力宣布退圈。
问题:
1.结合社会心理学理论,分析网络暴力中群体极端行为的形成机制。(25分)
2.从心理学角度提出减少网络暴力的干预策略。(25分)
案例四:青春期亲子冲突的家庭干预
王女士(45岁,教师)带15岁儿子小宇(初三学生)求助,主诉“无法沟通,三天两头吵架”。小宇小学成绩优异,进入初中后沉迷手机游戏,成绩下滑至班级中下游。王女士因“怕影响中考”严格管控手机(如规定每天仅能玩30分钟),但小宇常“偷玩”至深夜,被发现后大吵:“你们只关心成绩!”“我就是废物行了吧!”王女士则指责其“不懂感恩”“没出息”。近期小宇拒绝与母亲说话,甚至以“绝食”威胁恢复手机使用权。
家庭访谈观察:小宇全程低头玩指甲,回答问题仅“嗯”“随便”;王女士频繁打断儿子,强调“我做的一切都是为他好”;父亲长期出差,极少参与亲子互动。
问题:
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120院前急救知识考核试题及答案.docx
- 2025年(初级)保育员考试题库及答案.docx
- 2025年(妇产科主管护师)护理学专业知识考试题与答案.docx
- 2025年(广西)执业药师继续教育公需科目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
- 2025年(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预防接种培训试题(附答案).docx
- 2025年(上)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笔试真题及答案解析.docx
- 2025年(中级)电工证取证复审考试题库(附答案).docx
- 2025年(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招聘试题及答案.docx
- 2025年(中学)《综合素质》真题及答案.docx
- 2025年“1+X”建筑信息模型(BIM)职业技能等级考试题库(附答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