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目 次
前言 玉
引言 芋
范围 1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术语及定义 1
临床特点 2
诊断依据及辨证 2
穴位埋线治疗方案 3
结局指标
注意事项
…………………4
…………………4
禁忌症与慎用症 5
附录A(资料性附录)常见穴位进针角度及注意事项 6
附录B(资料性附录)文献评价 7
参考文献 9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郾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中华中医药学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由天津中医药大学负责起草,河南中医药大学、兰州大学第一医院东岗院区、贵阳中医学院参加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史丽萍、郭义、杨孝芳、赵喜新、杨才德、于菲菲、郭扬、张阔、徐媛、陈泽林、翟伟、孟向文、李桂兰、赵雪、李晓、吕中茜、郭丹。
本标准于2017年11月首次发布。
玉
引言
引
言
T
T/CACM024—2017
芋
芋
PAGE
PAGE1
本标准制定的目的是为临床医生或相关人员提供有参考价值的穴位埋线减肥方案。本标准制定的意义是促进穴位埋线减肥方案的规范化,为穴位埋线减肥的临床实践提供可靠证据依据,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具体内容包括:确定肥胖症的中医辨证分型;提出针对不同证型穴位埋线减肥处方推荐方案;明确穴位埋线减肥的结局指标、注意事项及禁忌症与慎用症。
中医临床实践指南穴位埋线减肥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单纯性肥胖的诊断依据及中医证候分型、穴位埋线减肥的推荐方案、注意事项及禁忌症与慎用症。
本标准适用于单纯性肥胖的患者进行穴位埋线治疗。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GB/T1郾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GB/T21709郾10—2008《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10部分:穴位埋线》GB/T12346—2006《腧穴名称与定位》
ZYYXH/T59—2008《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肥胖》
术语及定义
GB/T21709郾10—2008和ZYYXH/T59—2008中确立的以下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为了便于使用,以下重复列出了GB/T21709郾10—2008和ZYYXH/T59—2008中的某些术语和定义。
3.1
3.2
3.3
3.4
3.5
穴位埋线Thread-embeddingappliedtoapoint
将可吸收性外科缝线埋置穴位内,利用线对穴位产生的持续刺激作用以防治疾病的方法。[GB/T21709郾10—2008,术语及定义3郾2]
线Thread
此处指各种型号的可吸收性外科缝线。[GB/T21709郾10—2008,术语及定义3郾3]
套管针Trocar
内有针芯的管形针具。
[GB/T21709郾10—2008,术语及定义3郾4]
一次性埋线针Disposablethread-embeddingneedle
是一种专门用来埋线的针具。由针管、针芯和手柄组成。
肥胖Obesity
指由于体内过量脂肪堆积而使体重过度增加的一种异常体态,是一种常见的营养障碍性疾病,是
由于遗传和环境因素等所致能量摄入多于消耗而失衡的结果。[ZYYXH/T59—2008]
3.6
减肥Loseweight
是通过各种措施抑制或减少体内脂肪堆积,使体重下降的一种方法。
T
T/CACM024—2017
T
T/CACM024—2017
PAGE
PAGE10
PAGE
PAGE3
临床特点
既往史
饮食过多或嗜食肥甘厚味等不良饮食习惯,或久卧、久坐、缺乏运动,或经常情志抑郁,或先天禀赋不足的人群,易导致肥胖。詊
肥胖的症状
形体肥胖,以腹部、下腹部和臀部、四肢肥胖为主。常有怕热多汗、动作迟缓、乏力倦怠、消谷善饥、失眠多梦、舌质红、苔腻、脉沉细或弦数等症状。
诊断依据及辨证
诊断依据
5.1.1 中国人肥胖的判定标准
国际生命科学学会中国办事处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联合数据汇总分析协作组指出,以BMI值24为中国成人超重的界限,BMI值28为肥胖的界限;男性腰围逸85cm,女性腰围逸80cm为腹部脂肪蓄积的界限。2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TCACM013—2017类风湿关节炎病证结合诊疗指南.docx
- TCACM015.1—2017中药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方案制定规范.docx
- TCACM015.3—2017中药临床研究质量控制标准.docx
- TAF084.1—2021安卓应用程序认证签名技术规范第1部分数字签名应用要求.docx
- TAF084.3—2021安卓应用程序认证签名技术规范第3部分数字签名格式规范.docx
- TCACM005—2017外用中成药皮肤不良反应评价.docx
- TCACM010.3—2016中药分子鉴定通则第3部分中药材种子种苗.docx
- TCACM012—2016金钱白花蛇快速PCR鉴定.docx
- TCACM013—2016金银花快速PCR鉴定.docx
- TCACM1020.1—2016道地药材第1部分标准编制通则.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