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最新经济史题库及答案.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25年最新经济史题库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均田制:中国古代重要的土地分配制度,始于北魏太和九年(485年),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至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两税法实施后逐渐瓦解。其核心是国家将无主荒地按人口(主要是丁男)分配,规定露田(需还授)与桑田(永业田)的区别,前者死后或年满还官,后者可继承并种植桑榆。均田制通过限制土地兼并、稳定自耕农经济,为北魏至唐前期的财政税收(租调制)和社会稳定提供了基础,但其实施依赖国家掌握大量无主土地,随着人口增长和土地兼并加剧,唐中期后逐渐失效。

2.大分流(GreatDivergence):指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西欧(尤其是英国)与亚洲(如中国、印度)在经济增长、技术创新和生活水平上的显著分化现象。经济史学家彭慕兰(KennethPomeranz)在《大分流:欧洲、中国及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中提出,此前东西方在农业生产率、市场整合度等方面差距不大,但英国通过殖民扩张获取美洲白银和棉花、利用煤炭资源替代木材短缺,结合制度变革(如专利法、议会制),率先启动工业革命;而中国因人口压力、资源约束(如缺乏易开采煤矿)和制度路径依赖(如科举制抑制技术创新),未能实现类似突破。这一概念挑战了“欧洲中心论”,强调偶然性与资源禀赋的作用。

3.布雷顿森林体系:1944年7月,44国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会议上建立的国际货币体系。核心机制为“双挂钩”:美元与黄金挂钩(1盎司黄金=35美元),其他成员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形成固定汇率制;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监督汇率并提供短期贷款,世界银行(WB)提供长期发展资金。该体系确立了美元的国际储备货币地位,推动了战后国际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但存在“特里芬难题”(美元需保持币值稳定以维持信心,又需输出美元弥补全球流动性,导致美元长期贬值压力)。1971年尼克松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体系正式崩溃。

4.华盛顿共识(WashingtonConsensus):1989年经济学家约翰·威廉姆森(JohnWilliamson)总结的针对拉美债务危机的10条政策建议,因被美国财政部、IMF和世界银行推广而得名。内容包括财政纪律、税制改革、利率市场化、贸易自由化、开放外资、私有化、放松管制、保护产权等,核心是减少政府干预、推行市场化改革。20世纪80-90年代,该共识被用于指导发展中国家(如墨西哥、俄罗斯)的结构调整,但效果差异显著:部分国家(如智利)通过渐进改革实现增长,多数国家(如阿根廷)因激进私有化、社会福利削减引发贫富分化和经济动荡。21世纪后,“后华盛顿共识”强调政府与市场的平衡、制度建设和包容性增长,对其进行了修正。

5.新结构经济学(NewStructuralEconomics):林毅夫提出的发展经济学理论,主张经济结构(产业、技术、制度)内生于要素禀赋(劳动力、资本、自然资源)及其结构。其核心逻辑为:发展中国家应根据当前要素禀赋(如劳动力丰富则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选择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政府通过完善基础设施、提供信息服务、补偿外部性等“因势利导”作用,推动产业升级;同时,需动态看待要素禀赋变化(如资本积累后转向资本密集型产业)。该理论批判了“结构主义”(主张政府直接推动重工业)和“新自由主义”(主张完全市场化)的局限,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更符合历史经验的政策框架,已被用于指导埃塞俄比亚、卢旺达等国的产业政策实践。

二、简答题

1.简述唐宋时期货币经济的演变及其影响。

唐宋是中国货币经济从实物货币向金属货币、纸币过渡的关键期。唐代前期以绢帛为主要实物货币,铜钱(开元通宝)为辅,但受铜产量限制,“钱荒”频发。中唐两税法改征货币后,货币需求激增,铜钱流通扩大;晚唐出现“飞钱”(汇兑票据),便利跨区域贸易。宋代商品经济繁荣,铜钱成为主要货币,但因铜资源短缺、辽西夏金大量吸纳,铁钱在四川地区广泛使用。为解决铁钱笨重问题,北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年),成都16家富商联合发行“交子”,后由政府接管为官方纸币,成为世界最早的纸币。南宋发行“会子”,纸币逐渐取代金属货币成为主要流通手段。

影响:货币经济发展推动了商业网络扩张(如宋代草市、镇市兴起)、商帮形成(如徽商雏形)和海外贸易繁荣(宋钱成为东亚、东南亚“国际货币”);纸币的出现降低了交易成本,促进了长途贸易和手工业专业化(如景德镇瓷器、蜀锦);但纸币超发(如南宋会子贬值)也导致通胀,加剧财政危机,为元明纸币制度的失败埋下伏笔。

2.分析19世纪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影响。

洋务运动(1861-1895年)是清政府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发起的自强运动,以“师夷长技以制夷”为口号,对中国近代经济结构产生了双重影响。

积极方面:①引入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6****467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