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苍凉激越,共用了八个韵脚,所以名《八声甘州》。艺术特色1、善于用“领字”生发句意;“对”字领起,“渐”字承上启下。“望”字兴起思乡之情,又以“叹”字转到自身处境,最后从“想”字生发出对方,并对照自己。艺术特色2、语言浅显,状物传情,纯用白描;“潇潇”——状写雨声。“洗”——方显清寒。“凄紧”、“冷落”、“残照”——皆有苍凉的情味3、采撷、融化前人语句、意境;“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原本于高峰《秋月北固晚望》的“何事满江惆怅水,年年无语向东流。”“误几回天际识归舟”——源于谢眺《之宣城郡出林浦向板桥》“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加上“误几回”,焦灼情感较原诗更强烈。“红衰翠减”出自李商隐《赠荷花》中的“翠减红衰愁煞人。”4、柳永还善于运用铺叙手法清代刘熙载《艺概·词曲概》说:“耆卿词,细密而妥溜,明白而家常,善于叙事,有过前人”。宋人李之仪也指出:柳词“铺叙展衍,备足无余”(《跋吴思道小词》)。清人周济也评论柳词“铺叙委婉”(《介存斋论词杂著》)。陈廷掉也说:“奢卿词善于铺叙”(《白雨斋词话》)。柳永创造性地以赋为词,运用铺叙手法,具体细致地叙事、写人、绘景、抒情,从而增添了词的艺术表现力。可以说,柳永是第一位大量运用铺叙手法的词人。***一、生平与创作三、名作名篇二、艺术成就四、作品赏析柳永(987?-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故称柳七,崇安(今属福建)人。景佑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柳永能诗文善度曲填词,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开辟了倚声填词的新途径,有《乐章集》传世。1、发展了慢词。《乐府余论》:“(柳词)一时动听,散布四方,东坡、少游辈继起,慢词遂胜。”2、多用赋体。吸收辞赋和骈文的长处,极善铺叙,并在铺叙中渲染情感。3、雅俗并陈。俗者以口语入词,雅者则可以熔铸前人诗句,气象宏大。有“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之美誉。柳永大大开拓并丰富了词的题材和内容,他受民间乐曲及民间词的影响,大量制作慢词,并使之成熟,取得了与小令并驾齐驱的地位,这是他对词的发展的一大贡献。“词从南唐以来,但有小令,慢调起自仁宗朝,中原息兵,汴京繁庶,歌舞台榭,竞睹新声。耆卿失意市俚,流连坊曲,于是尽收俚俗言语,编入词中使人传唱,一时动听,散布四方,其后少游山谷相继而作,慢调大盛。”(《能改斋漫录》)柳永对词的独特贡献前期晏殊、张先、晏几道、欧阳修承袭“花间”余绪柳永开拓了词的形式和内容后期苏轼、周邦彦将词推向繁荣和成熟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干处,正恁凝愁。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羁旅漂泊、抒发感慨。秋色的萧瑟凄凉。词句洗练,气势磅礴,境界开阔。起句“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以“对“字领起,写清秋暮雨,清澈如洗。“潇潇”、“洒”不仅状秋雨之动势,且描绘出秋雨之声。“洗”写秋雨之结果,无不间接传达出一种笼罩全篇的凄凉的气氛,着力展开了一幅雨后暮景图。虽然雨后的黄昏天高气清,悲愁却随之袭上心头。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写出高远的景色和开阔博大的形象,具有盛唐博大高远的气象。以上写仰望,往下转写俯视。霜风渐起,凄寒逼人,关河残照,悲凉萧瑟。秋风肃杀,再加秋风横扫关河,使人难忍,更况夕阳西沉,独立楼头,情何以堪。在对景物加倍渲染中,一种游子的飘零之感,已隐然可见,其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量。楼头所见,寄寓了词人意气销损,然而又羁旅他乡的心灵苦难。描绘出了苍茫景象和雄浑意境。此情此景我们似可以在李白的《忆秦娥》词中读到:“西风残照,汉家陵阙”。“西风”变“霜风“更有明显的凄冷感。情景交融,惨淡悲感之情皆寓其中。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在感叹时光的消逝中,包含有对宇宙人生变与不变的哲理认识。“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词意由苍莽悲壮,而转入细致沉思。“红衰翠减”采自李商隐《赠荷花》中的“翠减红衣愁煞人”。加上“是处”,更显景象之凋落。放眼望去,曾经生机盎然的草木凋零了,所有美好的景物都日渐衰残。叹息花木万物凋残,更见一片萧飒,进一步渲染萧瑟的秋意,使悲凉的游子更加百感交集。“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更传达出孤寂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中国移动2018年校园招聘考试笔试题目考试试卷-历年考试真题.doc VIP
- 基础会计洑建红习题答案(新税率).doc VIP
- 蟑螂防治_六_不同场所蟑螂的防治.docx VIP
- 人民大2023商务英语视听说(第1册)(第二版)PPTUnit 8 Work and Life.pptx VIP
- 医美皮肤美容产品芙语诺专业知识课件.pdf VIP
- 跨文化交际:中英文化对比 (14).ppt VIP
- 《乳腺癌术后康复锻炼课件》.ppt VIP
- 科研经费管理规定.docx VIP
- 鲁科版四年级上册劳动项目一 清洁与卫生——班级卫生大扫除(课件).pptx VIP
- 2025年秋学期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教学计划教学进度表.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