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震安全知识培训活动课件.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防震安全知识培训活动课件

XX,aclicktounlimitedpossibilities

YOURLOGO

汇报人:XX

CONTENTS

01

防震安全基础知识

02

地震应急避险技巧

03

地震应急自救互救

04

防震安全演练活动

05

防震安全设施与工具

06

防震安全教育与宣传

防震安全基础知识

01

地震的成因

水库蓄水等人类活动改变地下应力

人为因素

岩浆上升或喷发引发震动

火山活动

地壳板块挤压碰撞导致岩层错动破裂

板块运动

地震的分类

天然人工两类

按成因分类

浅中深源三类

按震源深度

弱至巨大五级

按震级大小

防震减灾的重要性

防震减灾能减少地震灾害对生命的威胁,保护人民生命安全。

保障生命安全

01

有效的防震措施能降低地震对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的破坏,减轻经济损失。

减轻经济损失

02

地震应急避险技巧

02

室内避险要点

01

桌下避难

地震时迅速躲到坚固桌子下,保护头部,避免被掉落物品砸伤。

02

远离窗户

远离窗户、镜子等易碎物品,以防玻璃破碎造成伤害。

03

躲避墙角

躲避在墙角等三角区域,减少被倒塌建筑物压埋的风险。

室外避险要点

地震时迅速远离高楼、广告牌等易倒塌物体,前往空旷地带避险。

远离建筑物

01

寻找稳固遮挡物蹲下,保护头部,避开街灯、电线杆等危险物。

注意躲避物

02

避险时的注意事项

01

保持冷静

地震时首先要保持冷静,不惊慌失措,迅速判断周围环境。

02

保护头部

避险时要用手护住头部,避免被掉落物品砸伤。

03

远离危险物

远离玻璃、镜子、悬挂物品等易碎或易掉落危险物。

地震应急自救互救

03

自救基本技能

地震时迅速躲避到坚固物体旁,远离玻璃、镜子等易碎品。

躲避危险物

01

02

用手护住头部,避免被掉落物品砸伤,寻找合适掩体掩护。

保护头部

03

保持冷静,判断环境,选择合适时机逃生或等待救援。

保持冷静

互救方法与技巧

采取喊话、敲击方法判定位置

定位被困人员

保护支撑物,暴露头部,清除口鼻异物

科学施救方法

紧急医疗救助

教授正确的止血和包扎方法,以应对地震中可能出现的伤害。

止血包扎

介绍心肺复苏的基本步骤和技巧,提高自救互救能力。

心肺复苏

防震安全演练活动

04

演练目的与意义

通过演练,提高参与者对地震危害的认识,增强防震安全意识。

增强安全意识

使参与者熟悉地震应急疏散流程,确保在真实情况下能迅速、有序地行动。

熟悉应急流程

演练流程设计

前期准备

制定计划,明确演练目标、场景及参与人员。

现场演练

模拟地震发生,进行紧急疏散、自救互救等实际操作。

总结反馈

演练结束后,收集反馈,评估效果,提出改进措施。

演练后的总结评估

分析演练中人员反应速度及准确性。

效果评估

提出针对问题的具体改进措施,优化防震安全预案。

改进措施

总结演练中发现的流程、设备或人员配合问题。

问题梳理

防震安全设施与工具

05

家庭防震准备

将家中高处重物、易碎品固定,防止地震时掉落伤人。

固定易倒物品

备齐急救用品、干粮、手电筒等,便于震后自救互救。

应急包准备

学校防震措施

设立校内应急避难所,标识明确,配备必要生活物资。

应急避难所

定期组织防震逃生演练,提升师生应急反应和自救能力。

防震演练

安装地震预警系统,确保第一时间获取地震信息,迅速采取行动。

预警系统

公共场所安全设备

在地震等紧急情况下,提供照明,确保人员安全疏散。

应急照明灯

配备消防设备,及时应对可能发生的火灾,保障公共安全。

灭火器与喷淋

防震安全教育与宣传

06

宣传教育的重要性

提高公众对地震危害的认识,增强防震减灾意识。

增强意识

广泛传播防震安全知识,提升民众自救互救能力。

普及知识

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

组织专家讲座和研讨会,普及防震知识,提升公众防震意识。

讲座与研讨会

设置地震模拟体验区,让参与者亲身体验地震,增强防震减灾能力。

互动体验活动

提高公众防震意识

01

普及防震知识

通过讲座、展览等形式,普及地震知识,增强公众对地震的认识。

02

模拟演练活动

组织地震应急演练,让公众亲身体验,提高应对地震的实际能力。

谢谢

YOURLOGO

汇报人:XX

文档评论(0)

132****841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