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206_T164-2023_梵净山颗粒形绿茶加工技术规程_铜仁市 .docxVIP

DB5206_T164-2023_梵净山颗粒形绿茶加工技术规程_铜仁市 .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ICS 67.140.10CCS B35

DB5206铜 仁 市 地 方 标 准

DB5206/T164-2023

梵净山颗粒形绿茶加工技术规程

ProcessingTechnicalspecificationofFanjingshanPelletgreentea

DB5206/T164—2023

目 次

前言...............................................................................Ⅱ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加工场所、设备、人员要求.............................................................15原料(鲜叶)要求.....................................................................16加工工艺技术要求...................................................................27档案管理...........................................................................3

DB5206/T164—2023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铜仁市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招商服务中心提出。本文件由铜仁市农业农村局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铜仁市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招商服务中心、贵州大学、铜仁市茶叶行业协会、德江县茶叶产业发展办公室、石阡县茶产业发展中心、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茶产业发展中心、沿河土家族自治县生态茶发展和技术指导中心、松桃苗族自治县茶产业发展中心、思南县茶桑技术推广中心、松桃苗族自治县普觉镇农业服务中心、铜仁市检验检测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徐代刚、张珍明、肖 楚、何旭秋、蔡 妮、田洪军、杨虎彪、林丽梅、谭慧、陈 萧、何廷英、杜 军、王 端、杨书豪、温顺位、覃涛、吴 欢、牟镖文。

DB5206/T164—2023

梵净山 颗粒形绿茶加工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梵净山颗粒形绿茶的术语和定义,加工场所、设备、人员要求,原料(鲜叶)要求、加工工艺技术要求和档案管理。

本文件适用于梵净山颗粒形绿茶的加工。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

适用于本文件。GB/T31748GB/T32744

GB/T40633

茶鲜叶处理要求茶叶加工良好规范

茶叶加工术语

DB5206/T164—2023

6 加工工艺技术要求

6.1 加工工艺流程

摊青→杀青→摊凉→揉捻→解块→初烘→摊凉→做形→足干→分级归类。

6.2 加工技术要求

6.2.1 摊青

6.2.1.1 鲜叶摊放于清洁卫生,设施完好的萎凋槽、摊青架、摊青机上;摊叶厚度视天气和鲜叶质量等级而定,一般摊放厚度宜为5cm~10cm为宜,摊放时间为4h~8h;雨水叶、露水叶可用脱水机减少表面水后薄摊,通微风,加快水分蒸发。

6.2.1.2 摊放至芽叶萎软、色泽暗绿、清香初显为适度。

6.2.2杀青

宜选用滚筒连续杀青机,杀青温度220℃~280℃,感官温度用手背伸入进叶端口有灼手感时均匀投叶。要求投叶量稳定,火温均匀。杀青至含水率65%~70%,叶片色泽由鲜绿转暗绿,叶质变软,手捏成团,有弹性,无生青、焦边、爆点,清香显露为适度。

6.2.3摊凉

DB5206/T164—2023

选用曲毫炒干机,锅温80℃~100℃,投叶量每锅4kg~6kg,温度先低后高,时间40min~45min。当茶叶初步成形后下锅摊凉。

摊凉后的茶叶并锅继续做形,时间50min~60min,温度6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ZR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