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201_T511-2017_香菇大棚秋冬栽培技术规程_武汉市 .docxVIP

DB4201_T511-2017_香菇大棚秋冬栽培技术规程_武汉市 .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ICS65.020.20

B23 DB4201

武 汉 市 地 方 标 准DB4201/T511—2017

香菇大棚秋冬栽培技术规程

DB4201/T511-2017

前 言

本规程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规程由武汉市农业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规程起草单位:武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黄陂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朱伯华、姜正军、丁朝国、汤志兵、龚伟、朱林耀、张凯、李建国。

DB4201/T511-2017

香菇大棚秋冬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香菇大棚秋冬栽培的生产操作流程、产地环境、菇棚搭建、品种选择、前期准备、接种、菌丝培养、出菇管理、采收、间歇期管理、干制、包装、运输、贮存及生产档案管理。

本规程适用于武汉地区香菇大棚秋冬栽培,可供长江流域其它地区参考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GB/T18525.5干香菇辐照杀虫防霉工艺

GB19170NY/T391NY/T658

NY/T749

香菇菌种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绿色食品包装通用准则

绿色食品食用菌

DB4201/T511-2017

7 前期准备

7.1 菌种

宜选用抗逆性强、抗杂菌、抗病虫的菌种,菌种质量应符合GB19170规定。

7.2 培养料准备

培养基质量应符合NY/T1935规定。宜选用栎树为原料,不得使用香樟树、松树、杉树等针叶树种。用碎料机粉碎待用。培养料应保持干燥、无酸变、无腐烂、无杂菌感染、无蚊虫滋生。培养料配方采用木屑79%、麸皮20%、石膏粉1%,含水量55%~60%。

7.3 菌袋制作

7.3.1 菌袋

选用高密度低压聚乙烯专用塑料袋,耐110℃高温,折角宽20cm,长60cm,厚0.045mm~0.06mm。按照配方称料,翻拌均匀,并逐步加水至培养基含水55%~60%,pH7~7.5。用袋装机先套保水膜,后套聚乙烯专用塑料袋,装料后菌袋重4kg左右,装袋应松紧适中,扎紧封口。

7.3.2 灭菌与冷却

宜在装袋当天灭菌。采用常压蒸汽灭菌,前期需大火快速升温,使培养料堆内温度迅速升至100℃,之后小火保持料温100℃6h~10h,中间不掉火、不掉温、不掉气。灭菌结束后,堆内温度下降至

DB4201/T511-2017

0.2cm~0.3cm,孔深2cm~3cm。第一次刺孔后10d~15d,少数菌袋出现转色,再进行第二次刺孔,每袋刺70个~80个孔,孔径0.5cm,孔深4cm~6cm。定期检查菌袋污染情况,及时挑出污染菌袋。

9.3 转色期管理

第二次刺孔后,菌丝色泽变深,菌袋开始转色,菌丝分泌褐色小水珠,白色菌丝表面形成褐色菌膜。菌袋转色期保持室温19℃~23℃,低于18℃或高于28℃时转色困难,需要适当散射光刺激。当菌袋完全转色后,即可脱去塑料菌袋促进生理成熟,整个转色期约10d~15d。期间发现菌袋感染杂菌时,应及时处理。

10 出菇管理

10.1 出菇环境要求

菌袋转色后,菌袋内有少量菇蕾发生时,即进入出菇阶段。秋季中低温品种出菇适宜温度10℃~20℃,空气相对湿度宜为70%~90%,需要300lx~500lx散射光。

10.2 催蕾

10.2.1 当菌袋完成转色后,已达到生理成熟时,即可进行催蕾,可采用变温催蕾或干湿催蕾。

10.2.2 变温催蕾:白天盖棚保温减少通风量,夜间掀棚膜,加大昼夜温差,保持昼夜温差10℃以上。通过温差刺激,诱导菇蕾形成。

DB4201/T511-2017

第一茬菇采收后,去除菌袋上菇脚,养菌7d~10d,刺孔5个~6个,浸泡或注水,补至前一批菇出菇前菌袋重量的90%~95%,催蕾出菇管理。第二茬菇采收后,需要养菌7d~10d,待菇脚处长出白色菌丝,再浸泡补水催蕾,进行第三茬菇出菇管理。一般可采收四茬,第四茬菇养菌、补水、催蕾及出菇管理与第三茬相同。

13 干制、包装、运输、贮存

13.1 产量质量符合NY/T749规定,干制、包装、运输、贮存应符合NY/T749和NY/T658规定,干香菇辐照杀虫防霉应符合GB/T18525.5的规定,出口干香菇检验应按照SN/T0632的规定。

13.2 采收的鲜菇剪去菇柄,根据菌盖大小、厚度、含水量等分类。晴天太阳晒干,或者在烘烤房烘烤干制,或者先在阳光下摊晒6h~8h,然后进行烘烤干制。烘烤时菇体肥大、水分大的放在上层,菇小、水分少的放在下层,菇面朝下,菇柄朝上。烘烤时开始温度3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sb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学生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