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五石之瓠》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docxVIP

2《五石之瓠》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五石之瓠》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五石之瓠》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了解庄子的生平、思想及《庄子》的作品特点,掌握文中重要的文化常识、文言实词、虚词及通假字等基础知识。

能够准确翻译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中两个故事的内容及人物形象特点。

深刻理解“无用之用的哲理,体会庄子蔑视世俗功利、追求精神自由的思想,培养辩证看待事物价值的能力。

学习文章运用寓言故事、对话描写及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提升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积累文言知识,准确翻译课文。

分析文中两个故事的内容,把握惠子和庄子对待“大瓠”以及宋人和客对待“不龟手之药的不同态度。

理解“无用之用”的含义及文章的寓意。

(二)教学难点

深入体会庄子“无用之用哲理的内涵,理解其精神追求。

赏析文章的写作手法,体会其思辨性和浪漫主义色彩。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点拨法、情境教学法

四、教学课时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展示名言:“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庄子”,引导学生初步感知庄子的思想,引发学习兴趣。

讲述《庄子秋水》中“庄子钓于濮水的故事:“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sì(以巾包裹,藏入箱箧)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结合故事简要介绍庄子一生率性,崇尚自然,非毁礼法,傲视王侯。生活贫困,以编草鞋为生,淡泊名利,以清静修道为务,楚威王曾以厚礼请他担任相国,被他拒绝,终身不仕的特点,引出本节课所学篇目《五石之瓠》。

(二)走进庄子,知人论世(10分钟)

1.作者简介

姓庄,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战国中期,道家学派代表人物,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与老子并称“老庄。

一生率性,崇尚自然,非毁礼法,傲视王侯。生活贫困,以编草鞋为生,淡泊名利,以清静修道为务,楚威王曾以厚礼请他担任相国,被他拒绝,终身不仕,追求精神自由。

主要作品有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所著《庄子》,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

2.作品介绍

汉代以后,尊庄子为南华真人,因此《庄子》亦称《南华经》。其书与《老子》《周易》合称“三玄”。

现存33篇,其中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其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涉及哲学、人生、政治、社会、艺术、宇宙生成论等诸多方面。

《庄子》的散文想象奇特,结构变化多端,文字汪洋恣肆,意象雄浑,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3.时代背景

庄子生活的年代,正是我国古代社会大变革、大动荡、大战乱的时代,彼时周王朝名存实亡,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愈演愈烈。奴隶制度瓦解,封建制度正在形成。经济的发展给文人学士提供了物质保证,社会变革则为他们提供了社会实践的论题。大批文人墨客议论社会局面,阐述政治理想,畅谈人生追求。惠子“五石之瓠和庄子“不龟手之药”的辩论就是这一时代背景下的一个真实写照。

4.解读标题

“石”,计算容量的单位,十斗为一石。“五石”是指容量。

“瓠(hù)是葫芦的一种。

“五石之瓠”指可容五石的大葫芦。作者借“五石之瓠来说明道理。

(三)翻译文本,读文正音(15分钟)

1.初读课文,标注字音

展示课文及重点字音:

五石之瓠hù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yí我大瓠hù之种zhng,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chéng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pōu之以为瓢piáo,则瓠huò落无所容。非不呺xiāo然大也,吾为wèi其无用而掊pu之。”庄子曰:夫子固拙zhuō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wéi不龟jūn手之药者,世世以洴píng澼pì絖kuàng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之曰:“我世世为洴píng澼pì絖kuàng,不过数shù金。今一朝zhāo而鬻yù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yuè吴王。越有难nàn,吴王使之将jiàng。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jū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八戒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