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天净沙 秋思》课件-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pptxVIP

第4课《天净沙 秋思》课件-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ppt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1.知人论世并了解元曲的基本知识。

2.反复诵读,品味本曲遣词造句的妙处。

3.梳理意象,赏析意境之美。

4.理解作者寄寓在作品中的情感,培养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思想感情。;

知人论世

整体感知

文本研读

拓展延伸;

马致远(1250年-1321年),字千里,号东

篱,出生于大都(今北京),中国元代大

戏剧家,散曲家,被誉为“曲状元”。与关汉

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

自幼接受儒家教育,饱读诗书,散曲作

品现存辑本《东篱乐府》一卷,收入小令104首,套数17套,著有杂剧15种,《汉宫

秋》为其杂剧作品代表。;

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

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

他几乎一生都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也因

之而郁郁不得志,困窘潦倒。

于是在独自漂泊的羁旅途中,他写下了

这首《天净沙·秋思》。;

就和影响远远超过散曲。

散曲,在元代兴盛,又称为“乐府”或“今乐府”。由宋词俗化而来,是一种

雅俗共赏的新诗体。散曲包括小令和散套两部分。

小令是按曲调创作的,每个曲调都有自己的名称。各个曲调的字数和句式都不相同,常用于写景、抒情。

散套,又称“套曲”“套数”,通常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子连缀而成,长短不论,

一韵到底,一般都有“尾声”,适宜于叙述比较复杂的内容。;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画面感知

1.前三句描写了几种景物?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诗人选取一些具有衰落、颓败特点的修饰词,“枯”老”“昏”

等词营造出一种萧瑟苍凉的气氛,衬托了旅人内心的孤独凄凉。;

诗歌基调;

本句呈现的画面是怎样的环境?是如何营

造的?

萧瑟凋敝,灰暗的环境

【枯藤】【老树】体现了秋末景物的凋萎特点;;

动静相映

【小桥】是静态的,和【流水】相映。呈现安适的景象。;

本句画面有什么特点?

憔悴凄冷

【古道】形容荒废的古老驿道;

【西风】指秋风;;

抒情

【断肠】形容悲伤到极点;

作者的“断肠”是如何体现出来的呢?

【小桥流水人家】的安适和【天涯人】的漂泊映衬;【夕阳余晖】的明亮和【古道瘦马】的灰暗映衬。;

写作特色

1.白描:选取藤、树、鸦、桥、水、人家、

道、风、马九种意象,一字一景,描绘出一幅苍凉的深秋暮色图。

2.映衬:动静、明暗、背景与主体

景物被赋予感情色彩,

在相互映衬对比中让图景的萧瑟与人的;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拓展延伸“思乡”诗歌名句积累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灏《黄河楼》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杜甫《月夜忆舍弟》;

此曲开篇先绘出了一幅秋日黄昏图,营造

出一种宁静、寂寥的氛围,再以名词并列组合

的形式,选取典型的秋天景物,由远及近,描

绘出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

前三句着力渲染出一派深秋凄凉之景;后两

句,作者却将笔锋一转,添抹明丽的色彩,为

这萧杀的气氛平添了许多生机活力。一扫前人

一悲到底的俗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向阳暖树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