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减盐周:用盐的科学指南.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减盐周:科学用盐与健康生活的实践指南

中国减盐周自2019年起设立,时间为每年9月15日所在的周,其核心口号“9·15”即“就要5克”,旨在倡导全民将每日食盐摄入量控制在5克以内,以降低高盐饮食带来的健康风险。《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明确建议成人每日盐摄入不超过5克,但《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我国居民人均每日烹调用盐达9.3克,远超推荐量。科学用盐需从控制摄入量、优化烹饪方式、警惕隐性盐等多维度入手,结合不同人群需求制定个性化方案。

一、高盐饮食的健康危害与减盐必要性

高盐摄入是多种慢性病的重要诱因,具体危害包括:

心血管系统:导致血压升高,增加脑卒中、心脏病风险,收缩压和舒张压会随盐摄入量增加而上升。

肾脏与消化系统:加重肾脏排泄负担,破坏胃壁保护机制,增加胃癌风险。

骨骼健康:影响钙吸收,引发骨质疏松。

儿童发育:幼儿期(2-3岁)盐摄入超2克、学龄期(7-10岁)超4克,可能影响生长发育。

二、科学用盐的核心原则与实践方法

(一)控制摄入量:分人群制定标准

不同群体的每日盐摄入上限需差异化管理,具体如下:?低钠食盐?

人群

每日盐摄入量上限

特殊说明

健康成人

≤5克

逐步减量,每次减少5%-10%,2-6周适应后再调整

2-3岁幼儿

≤2克

避免食用成人高盐食物

4-6岁学龄前儿童

≤3克

优先选择新鲜食材,少用调味剂

7-10岁学龄儿童

≤4克

减少加工食品摄入

慢性病患者

低于健康成人标准

如高血压患者建议控制在3克以内

(二)烹饪用盐技巧:时机、工具与替代方案

掌握用盐时机

晚放盐优于早放盐:过早放盐会导致蔬菜脱水变色(如绿叶菜发黄)、维生素C等营养流失,建议起锅前10秒加入。

确保溶解均匀:翻炒不足易导致盐粒结块,使用速溶盐(35-50目颗粒度)可提升溶解速度30%以上,10秒即可均匀分布。

控制用量工具

使用限盐勺(如5克定量勺)、限盐瓶,搭配5克迷你装盐包(如生态井矿盐速溶系列),避免凭手感添加。

替代调味方案

用天然食材增味:葱、姜、蒜、柠檬、香菇、香菜等替代部分盐,减少对咸味的依赖。

选择低钠盐:以钾盐替代部分氯化钠,但肾功能不全者需遵医嘱。

(三)警惕“隐形盐”:识别高钠食品

除烹调用盐外,70%的钠摄入来自加工食品,需重点关注:

高钠预包装食品:酱菜、腌肉、罐头、膨化食品、挂面、面包(钠含量常超120mg/100g)。

调味品陷阱:鸡精、蚝油、酱油含钠量极高,10毫升酱油约含1.5克盐。

外卖与预制菜:部分菜肴钠含量超每日推荐量,点餐时主动要求“少盐”。

三、减盐行动的场景化策略

(一)家庭饮食:食材选购与烹饪方式优化

优先新鲜食材:新鲜肉、蛋、蔬菜无需大量盐即可保持原味,减少加工肉制品购买。

烹饪方式调整:多采用蒸、煮、炖,少用红烧、酱爆;凉拌菜可用速溶盐直接撒拌,避免盐水浸泡。

查看营养标签:选择钠含量≤120mg/100g的“低盐食品”,配料表中“钠”排序越靠后越好。

(二)外出就餐与外卖:主动控盐技巧

点餐备注:要求“少盐”“免酱”,优先选择清蒸、白灼等清淡菜品。

避免高盐组合:如炒饭+腌菜、方便面+火腿肠,此类搭配钠含量易超标。

(三)特殊场景:运动与轻食的用盐方案

运动补盐:5克速溶盐溶于500ml水,10秒溶解即可补充电解质。

轻食与烤肉:用5克独立包装盐直接撒在食材表面,搭配孜然、辣椒粉等调味,减少整体用量。

四、循序渐进减盐:培养长期习惯

减盐需避免“一刀切”,建议:?厨房电子秤?

记录基线用量:通过限盐勺统计当前每日盐摄入,设定逐步减量目标。

适应口味变化:减少5%-10%盐量不会影响风味,反而能凸显食材本味。

全家参与:家庭烹饪统一减盐标准,儿童需从小培养低盐饮食习惯。

文档评论(0)

有趣的灵感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