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社区基孔肯雅热试卷综合防控措施指南
姓名: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一、单选题(共10题)
1.基孔肯雅热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什么进行的?()
A.空气传播
B.食物传播
C.水传播
D.蚊虫叮咬
2.以下哪项措施不属于基孔肯雅热防控措施?()
A.清除积水,防止蚊子孳生
B.使用驱蚊剂
C.接种疫苗
D.避免在户外活动
3.基孔肯雅热的潜伏期一般为多久?()
A.1-3天
B.3-7天
C.7-14天
D.14-21天
4.以下哪种蚊子是基孔肯雅热的主要传播媒介?()
A.按蚊
B.库蚊
C.伊蚊
D.蚊母
5.基孔肯雅热的典型症状包括哪些?()
A.发热、头痛、关节痛
B.咳嗽、流涕、咽痛
C.腹泻、呕吐、腹痛
D.咳嗽、胸痛、呼吸困难
6.预防基孔肯雅热最有效的措施是什么?()
A.使用驱蚊剂
B.清除积水
C.穿着长袖衣物
D.避免在户外活动
7.基孔肯雅热患者的主要传染源是什么?()
A.患者本人
B.患者接触的物品
C.患者的宠物
D.患者的家人
8.基孔肯雅热患者应采取哪些隔离措施?()
A.单独居住,避免接触他人
B.使用抗生素治疗
C.避免外出,减少传播风险
D.以上都是
9.以下哪种情况容易导致基孔肯雅热疫情暴发?()
A.空气污染
B.气候变暖
C.水资源短缺
D.以上都是
二、多选题(共5题)
10.以下哪些是基孔肯雅热的主要传播媒介蚊子?()
A.埃及伊蚊
B.白纹伊蚊
C.按蚊
D.库蚊
11.基孔肯雅热的防控措施包括以下哪些?()
A.清除积水,防止蚊子孳生
B.使用驱蚊剂
C.接种疫苗
D.避免在户外活动
12.以下哪些症状可能出现在基孔肯雅热患者身上?()
A.发热
B.头痛
C.关节痛
D.咳嗽
13.以下哪些措施有助于预防基孔肯雅热?()
A.穿着长袖衣物
B.使用蚊帐
C.避免在黄昏和黎明时段外出
D.定期检查并清理家中积水
14.以下哪些情况可能增加基孔肯雅热疫情的风险?()
A.气候变暖
B.水资源短缺
C.城市化进程加快
D.人口流动增加
三、填空题(共5题)
15.基孔肯雅热是由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哪种蚊子叮咬传播?
16.基孔肯雅热的潜伏期一般为多少天?
17.预防基孔肯雅热最有效的措施之一是清除什么?
18.基孔肯雅热的典型症状不包括以下哪项?
19.在基孔肯雅热流行期间,居民应采取哪些基本防护措施?
四、判断题(共5题)
20.基孔肯雅热是一种由细菌引起的传染病。()
A.正确B.错误
21.接种流感疫苗可以预防基孔肯雅热。()
A.正确B.错误
22.基孔肯雅热患者在被蚊子叮咬后立即会传播病毒。()
A.正确B.错误
23.清除积水是预防基孔肯雅热最有效的措施。()
A.正确B.错误
24.基孔肯雅热的症状通常在感染后立即出现。()
A.正确B.错误
五、简单题(共5题)
25.问:基孔肯雅热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26.问:如何判断家中是否存在蚊子孳生的环境?
27.问:如果被蚊子叮咬后出现发热、头痛等症状,应如何处理?
28.问:在基孔肯雅热流行季节,如何保护自己和家人不受感染?
29.问:基孔肯雅热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社区基孔肯雅热试卷综合防控措施指南
一、单选题(共10题)
1.【答案】D
【解析】基孔肯雅热主要通过埃及伊蚊、白纹伊蚊等蚊子叮咬传播。
2.【答案】C
【解析】目前尚无针对基孔肯雅热的疫苗,因此接种疫苗不是防控措施。
3.【答案】B
【解析】基孔肯雅热的潜伏期一般为3-7天,但也有可能长达14天。
4.【答案】C
【解析】伊蚊是基孔肯雅热的主要传播媒介,特别是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
5.【答案】A
【解析】基孔肯雅热的典型症状包括发热、头痛、关节痛等。
6.【答案】B
【解析】清除积水是预防基孔肯雅热最有效的措施,因为蚊子在积水中孳生。
7.【答案】A
【解析】基孔肯雅热患者本人是主要的传染源,因为蚊子叮咬患者后可以传播病毒。
8.【答案】A
【解析】基孔肯雅热患者应单独居住,避免接触他人,以减少传播风险。
9.【答案】D
【解析】空气污染、气候变暖和水资源短缺都可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