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1.精彩回放“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九歌》)自从屈原吟唱出这动人的诗句,它的鲜明的形象,影响了此后历代的诗人们,许多为人传诵的诗篇正是从这里得到了启发。如谢庄《月赋》说:“洞庭始波,木叶微脱。”陆厥的《临江王节士歌》又说:“木叶下,江波连,秋月照浦云歇山。”至于王褒《渡河北》的名句:“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则其所受的影响更是显然了。在这里我们乃看见“木叶”是那么突出地成为诗人们笔下钟爱的形象。2.技法点拨林庚先生深谙诗歌妙道,此文命中了诗歌创作与鉴赏的玄机,撩开了诗歌神秘的面纱。林先生没有摆出那种“理论”的面孔来吓唬读者,没有故弄玄虚地搬弄术语,而是通过引用大量的诗句的方式,把深奥的文学理论渗透于古诗“木叶”意象的捕捉和阐释中。让我们在一种“潜在的力量”的影响下,不知不觉地参悟了深蕴其中的道理,走进了诗歌的殿堂。3.成功运用古语云“易有三训,一训简易,二训变易,三训不易”,“易与天地准”,之于常识,不也是如此吗?我们生活在常识中,“春暖花开”“秋高气爽”,我们不假思索地运用它们,是为简易;同一事物不同时刻有不同的表现,变化无穷,是为变易;常识由生活而来,经久适用,是为不易。故庄子云“道在便溺”。因常识,于生活,我们泰然。老子云“大音希声,大象希形”。正是由于常识之于我们太过习惯了,时常,我们会无所察觉,如同时空之于我们过于静止与绝对,在爱氏之前,我们被蒙骗了千万年。于是我们在恍然后明白,常识虽常,但亦要知之、行之、思之。所谓的对常识的知之,并非仅仅为热则去衣寒则添衣的自然反射,而是对自然存在的用心观察。没有这用心,何来常识?没有常识,何以行之?不得而行之,必遭祸患。譬如之于人,了解交通拥挤之时间,于约会便不会误时;又譬如拿破仑不知俄国之地广与冬天之寒冷,便因俄国坚壁清野而为滑铁卢之役埋下伏笔。(作文《知之·行之·思之》)点评:作者从引用“易有三训”导出“常识”的三种境界,与“常识”的平面理解相比较,其深刻程度是要高人一筹的。4.我来试试**广东省阳江市第一中学周如钢数学归纳法大球中装有若干个小球,以下是试验过程和推理,其结论是否正确?试验(1)从大球中取出了5个小球,发现全是红色的。推理大球中装的全是红球判断考察部分对象,得到一般结论的方法,叫做不完全归纳法。不完全归纳法得到的结论不一定正确!一、归纳法的原理:不完全归纳法和完全归纳法均称为归纳法。试验(2)从大球中取出所有的小球,推理大球中装的全是红球判断考察全部对象,得到一般结论的方法,叫做完全归纳法。完全归纳法得到的结论一定正确!发现全是红色的。在等差数列中,已知首项为,公差为,归纳思考:下列推理正确吗?点评:这个结论是由不完全归纳法得到的,证明结果不一定可靠!讨论:如何运用完全归纳法证明上面的等差数列通项公式是正确的?二、讲授新课其中道理可用于数学证明──数学归纳法.(1)第一张骨牌必须能倒下(2)假若第k(k≥1)张能倒下时,一定能压倒紧挨着它的第k+1张骨牌(游戏开始的基础)(游戏继续的条件)分析:能够使游戏一直连续运行的条件:类似地,把关于自然数n的命题看作多米诺骨牌,产生一种符合运行条件的方法:(递推基础)(递推依据)由(1)(2)知,游戏可以一直连续运行。由(1)(2)知,命题对于一切n≥n。的自然数n都正确。我们把以上证明关于自然数n的命题的方法,叫做数学归纳法。证明:(1)当n=1时,等式是成立的.(2)假设当n=k时等式成立,就是那么这就是说,当n=k+1时,等式也成立由(1)和(2),可知的等式对任何都成立.下面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等差数列通项公式:三、例题分析例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证明:(1)当n=1时,左边=1,右边=1,等式成立.(2)假设当时,等式成立,就是那么这就是说,当n=k+1时,等式也成立.由(1)和(2),可知的等式对任何都成立.要证明的目标是:1+3+5+…+(2k-1)+[2(k+1)-1]=(k+1)^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命题的步骤:(1)证明:当n取第一个值n0结论正确;(2)假设当n=k(k∈N*,且k≥n0)时结论正确,证明当n=k+1时结论也正确.由(1),(2)可知,命题对于从n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