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课件 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pptxVIP

第9课 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课件 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ppt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9课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第四单元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一、丝绸之路(一)定义狭义的丝路:一般指经由中国西北和中亚连通欧亚大陆的商路。后人在这条商路上发现了大量丝绸遗存,因此将它命名为“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东西方经济和文化交流的重要象征。广义的丝路:指从上古开始陆续形成的、遍及欧亚大陆的长途商业贸易和文化交流路线的总称。包括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草原丝绸之路、西南丝绸之路等。“丝绸之路”出土的丝织品

1.条件:(二)概况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和制造丝绸的国家,丝绸很早就被辗转贩运到欧亚大陆其他地区,成为广受欢迎的珍贵商品。一、丝绸之路

(二)概况2.标志事件:张骞出西域(3)过程:汉武帝派遣张骞沿河西走廊出使西域,使汉朝了解到西域的具体情况。张骞,汉中人,建元中为郎。是时天子问匈奴降者,皆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逃,而常怨仇匈奴,无与共击之。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因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募能者。——《史记·大宛列传》(4)影响:被称为“凿空”,大大推进丝绸之路的畅通和贸易的繁荣。(1)时间:公元前138年(2)目的:计划联合大月氏等政权共击匈奴。一、丝绸之路

探究张骞通西域为何被称为“凿空西域”?①张骞之前已有丝绸之路,但无固定路线、断断续续、少为人知,此举实为“创举”。②张骞通西域前后,丝绸之路的交通、贸易,在规模、稳定性和影响力上不可同日而语。材料:在司马迁的《史记》中把张骞之交通西域誉称为“凿空”,因为古代称对未知领域探险为凿空,空,同孔,凿空,即凿孔,这是形象化的说法,意思是说张骞出使西域,使双方都互有了解,打开了双方交流之路,丝绸之路也从此成为了国家的正规的中西通途。一、丝绸之路

结合材料,多角度分析张骞出使西域的影响一、丝绸之路史料:张骞的两次西行,引入了大批西方物品,如石榴、葡萄、胡桃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汉初由于骑兵力量不足,汉朝对匈奴的频繁入侵显得有些无能为力。而张骞从中亚引进了优良的马饲料苜蓿和优良马种大宛马,这对加强中国骑兵的作战能力无疑起到了革命性的作用。……此外,从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所带的牛羊以万计和金帛数千万可见,他们也有经济上往来的目的。由此开始,中西方开始了长期的经济贸易往来,而汉朝每年都要“组团”出使西域,少则几人,多则数十人,由此形成了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的高峰。--荣新江《敦煌民族与中西交通》

①政治:加强对西部边疆地区的有效管辖,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②经济:促进物种的交流,有利于边疆开发和经济发展。③外交:促进丝绸之路畅通,有利于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扩大中华文明的影响。④文化:“凿空”和“丝路”精神,成为中国人民不畏艰险、勇于开拓的历史象征。结合材料,多角度分析张骞出使西域的影响一、丝绸之路

3.发展与衰落(1)分支路线:丝绸之路在长期发展中开辟出一些支线,新疆、中亚地区的路线尤为复杂。(二)概况一、丝绸之路

3.发展与衰落(二)概况一、丝绸之路(2)衰落:唐朝中期以后,受割据、战乱等因素影响,加上东西方的海路联系日益活跃,丝绸之路在东西交通中的重要性渐趋下降。兴盛时期鼎盛有所复兴我们

材料唐代中期之后,随着藩镇割据和五代十国动荡局面的出现,盛唐时期那种中西经济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的繁盛局面已不复存在。随着中原地区政治、经济、文化重心的东移南迁,加之科技进步和航海技术的提高,中西之间以陆上丝绸之路为主的传统贸易,逐步让位于海上丝绸之路。尽管元王朝时期中西陆上贸易往来曾有新的发展,但就整体而言,进入明清时期陆上传统丝绸之路还是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衰落。——雍际春《丝绸之路的历史沿革》结合材料,分析唐朝中期以后丝绸之路衰落的原因一、丝绸之路

衰落原因:①安史之乱后,西域地区逐渐脱离中原王朝控制;②经济重心南移,海上丝绸之路的冲击;③陆上丝绸之路运量小,运输成本高昂,盗贼横行;④受沿线政权政局变动影响较大。结合材料,分析唐朝中期以后丝绸之路衰落的原因一、丝绸之路

陆上(沙漠)丝绸之路草原丝绸之路西南丝绸之路(茶马古道)海上丝绸之路根据上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亚大陆还有哪些重要商路?各有什么作用?二、欧亚大陆其他重要商路

咸海、里海以北(2)作用:匈奴、突厥等游牧民族的西迁,很多是沿着这条商路进行的。欧洲或小亚细亚漠北草原或南西伯利亚西行(1)路线:(3)特点:全方位、文化传播速度快、多样性、复杂性。二、欧亚大陆其他重要商路(一)草原丝绸之路

漠北草原咸海里海南西伯利亚小亚细亚欧洲材料:草原丝绸之路文化传播的面是全方位的,所经过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各学科课件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小初高各科教学、学习课件全收录。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学科教学、学习课件全收录。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