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301_T1119—2023_杂交兰种苗组培快繁技术规程_杭州市 .docxVIP

DB3301_T1119—2023_杂交兰种苗组培快繁技术规程_杭州市 .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ICS65.020.20

CCSB05 3301浙江省杭州市地 方 标 准

DB3301/T1119—2023

杂交兰种苗组培快繁技术规程

DB3301/T1119—2023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起草。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杭州市农业农村局提出、归口并组织实施。本文件起草单位: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春楠、傅巧娟、张晓莹、赵福康、钱丽华、阮若昕、沈国正。

DB3301/T1119—2023

杂交兰种苗组培快繁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杂交兰种苗组培扩繁的组培苗培养、组培苗驯化移栽、质量等级、包装、标签和运输的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杂交兰种苗组培扩繁至驯化栽培的生产过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NY/T496—2010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NY/T1276—2007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

DB3301/T1119—2023

4.1.3 外植体消毒

4.1.3.1 用洁净的软毛刷轻刷外植体表面,去除表面污垢,浸入洗洁精等清洁剂中震荡清洗50min~80min,再流水充分冲洗,置于超净工作台上。

4.1.3.2

4.1.3.3

剥去1片~2片外苞叶,75%酒精浸泡消毒90s,无菌水清洗2次~3次。

再剥去1片~2片外苞叶,浸入10%NaClO溶液,加入2滴~3滴吐温20,处理10min,无

菌水清洗3次~4次。

4.1.3.4 浸入0.1%HgCl2溶液,加入2滴~3滴吐温20,根据芽的大小灭菌15min~17min,无菌水清洗5次~6次。

4.1.3.5 再剥去1片~2片外苞叶,将剥离的芽浸入0.05%HgCl2溶液中消毒60s,无菌水清洗5次~6次。

初代培养

4.2.1 接种

取消毒后的芽,剥离0.3cm~0.5cm的茎尖组织接种于初代培养基诱导类原球茎。

4.2.2 培养基

培养基配方宜为:1/2MS+1mg/L6-BA+1mg/LIBA+1g/L活性炭+30g/L蔗糖+5g/L琼脂,pH值5.6~5.8。

4.2.3 培养条件

DB3301/T1119—2023

培养基配方宜为:1/2MS+0.5mg/L6-BA+0.1mg/LNAA+10%椰汁+0.2g/L活性炭+20g/L蔗糖+6g/L琼脂,pH值5.6~5.8。

4.4.3 培养条件

光照16h/d,光照强度1200lux~2000lux,温度(25±1)℃;暗培养时温度为(20±1)℃。

生根培养

4.5.1 转接

待芽长至3cm~5cm时,将其切下接种于生根培养基培养50d~70d。

4.5.2 培养基

培养基配方宜为:Hyponex1(花宝1号)+0.1mg/L6-BA+0.5mg/LNAA+100g/L香蕉泥+2g/L水解酪蛋白+1g/L活性炭+30g/L蔗糖+7g/L琼脂,pH值5.6~5.8。

4.5.3 培养条件

光照16h/d,光照强度2000lux~2500lux,温度(25±1)℃;暗培养时温度为(20±1)℃。

5 组培苗驯化移栽

瓶苗驯化

DB3301/T1119—2023

将符合质量标准的组培瓶苗用封口膜封住瓶口,整齐排列装于纸箱中,瓶与纸箱之间用海绵等缓冲物隔离填充。

7.1.2 营养钵苗

将营养钵苗整齐排列于纸箱中,缝隙用海绵等缓冲物隔离填充。幼苗在包装前应根据运输时间和环境控制基质水分含量,一般包装时栽培基质含水量根据包装方式及贮运时间控制,通常应控制在50%以内,外观为表面基质较干,盆内基质湿润。密封的包装箱箱侧应设通风孔。

标签

每箱应贴上标签,标明品种名称、等级、数量、产地、出苗日期等,并在纸箱上做好“请勿倒置”的明显标志。

运输

运输时选择整洁的保温车辆,车厢内温度保持在15℃~25℃之间,车辆行驶过程中避免剧烈颠簸以防组培瓶破碎或幼苗脱落,并应在5h以内到达目的地。此外,不宜在严寒、酷热天气运输。

8 模式图

杂交兰种苗生产模式图见附录C。

DB3301/T1119—2023

文档评论(0)

LYM202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