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研究报告
PAGE
1-
基孔肯雅热患者护理注意事项清单
一、患者基本信息管理
1.患者病史记录
(1)患者姓名:张某某,性别:女,年龄:45岁,身份证号码:。患者于2023年2月10日因发热、头痛、关节痛等症状入院。患者自述发病前有外出旅游史,具体行程为2月1日至2月8日前往东南亚某国。患者入院前未进行任何疫苗接种,无明确接触传染病史。
(2)入院后,患者体温最高达39.5℃,脉搏11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20/80mmHg。患者自诉头痛剧烈,关节疼痛明显,以膝关节、踝关节为主,伴有恶心、呕吐症状。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无糖尿病、心脏病等慢性疾病。家族中无类似病史。患者入院后,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白细胞计数升高,红细胞沉降率增快,C反应蛋白升高,血清抗基孔肯雅病毒抗体阳性。
(3)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流行病学史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初步诊断为基孔肯雅热。患者入院后,已给予退热、止痛、抗病毒等对症治疗。目前患者病情稳定,体温恢复正常,关节疼痛有所减轻。患者表示愿意接受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并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护理。
2.症状监测记录
(1)患者李某某,男,48岁,于2023年2月15日入院。入院时体温37.8℃,脉搏98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10/70mmHg。患者自述入院前3天开始出现发热,伴有头痛、肌肉酸痛,食欲不振。入院后,每日定时监测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体温波动在37.2℃至38.5℃之间,脉搏和呼吸稳定,血压正常。
(2)患者入院第2天,体温最高升至38.8℃,头痛加剧,伴有恶心和呕吐。立即给予退热药物,并记录患者症状变化。同时,监测患者的白细胞计数、红细胞沉降率和C反应蛋白,结果显示白细胞计数正常,红细胞沉降率和C反应蛋白略有升高。患者关节疼痛逐渐明显,主要集中在手腕和脚踝。
(3)患者入院第5天,体温降至正常,头痛有所缓解,但关节疼痛仍持续。继续监测患者症状,并记录疼痛程度和部位。患者食欲有所恢复,但仍感疲劳。医生建议进行抗病毒治疗,患者遵医嘱开始服用抗病毒药物。每日详细记录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症状变化、药物反应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过敏史和药物反应记录
(1)患者王女士,年龄32岁,于2023年3月10日入院。既往有过敏史,具体包括对花粉、海鲜和青霉素过敏。患者曾在2018年因接触花粉出现过敏性鼻炎和荨麻疹,经治疗后症状缓解。2019年因食用虾类食物引发严重过敏反应,包括呼吸困难、面部肿胀,紧急就医后症状得到控制。患者表示对青霉素类药物过敏,曾在2017年使用青霉素类抗生素后出现皮疹和发热,经停药后症状消失。
(2)患者在入院前接受过多种药物治疗,包括非甾体抗炎药、抗生素和抗病毒药物。在服用非甾体抗炎药期间,患者偶尔出现胃肠道不适,如恶心、腹痛,但未停药。在近期使用抗生素治疗呼吸道感染时,患者没有出现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然而,在2022年使用抗病毒药物期间,患者出现头晕和视力模糊的症状,经停药后症状迅速消失。
(3)患者在本次入院前一个月内,曾服用过多种中药和保健品,包括板蓝根颗粒、维生素C和银杏叶提取物。患者表示在服用板蓝根颗粒后,出现轻微的皮肤瘙痒,但未影响继续用药。在服用维生素C和银杏叶提取物期间,患者未出现任何不适。患者否认有任何药物依赖史,并表示愿意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如实记录和报告所有药物使用情况,以便于病情的观察和治疗。
二、环境与休息
1.保持病室安静、清洁
(1)病室环境对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因此,保持病室安静是护理工作中的一项基本要求。每日定时进行病室清洁,包括地面、床铺、家具表面等,确保病室内无灰尘和杂物。同时,严格控制病室内的噪音,如减少谈话音量,避免使用高音量设备,确保患者在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中休息和恢复。
(2)病室的通风也是保持清洁和安静的重要环节。每日定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降低室内湿度,减少细菌和病毒的滋生。在天气允许的情况下,可适当延长通风时间,以增加新鲜空气的流通。同时,注意病室内的温度和湿度控制,确保患者在一个适宜的微环境中。
(3)病室内患者的个人卫生同样需要得到重视。每日协助患者进行口腔、皮肤和头发清洁,保持患者个人卫生,减少感染风险。对于使用便器的患者,及时清理排泄物,保持卫生间清洁。此外,医护人员在进入病室时,应穿戴整洁的工作服,佩戴口罩,避免将外界的细菌和病毒带入病室,确保患者在一个安全、卫生的环境中接受治疗和护理。
2.适宜的病室温度和湿度
(1)病室温度的适宜性直接影响到患者的舒适度和康复速度。根据临床护理规范,病室温度应保持在18℃至22℃之间,以适应大多数患者的舒适需求。在冬季,当室外温度较低时,应适当提高室内温度,避免患者因寒冷而引发呼吸道不适。在夏季,应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