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他山之石
南充市蓬安县巨龙镇“三村抱团”产业发展
助推乡村振兴
四川省南充市蓬安县巨龙镇合作村、分水岭村、马家嘴村三村是建
档立卡贫困村,有贫困户791户、2799人,耕地面积3859.7亩。由于
地处偏远、条件艰苦,这里的村民祖祖辈辈守在山里、留在山沟“靠天
吃饭”,贫困发生率一度达到10.5%。但近两年的时间,3个村在各级
帮扶力量和党员群众的共同努力下,联合建设了核心区达5000亩、辐
射近万亩的柑橘奔康产业园,让群众有了脱贫致富的“聚宝盆”,成为
脱贫攻坚的“样板村”。
一、取得的成效
巨龙镇合作村、分水岭村、马家嘴村,共有15个村民小组。这里
的发展思路,用群众自己的话说,就是“山顶绿化带帽子、山腰建园挣
票子、山中居家好房子、山底种养饱肚子”。走进产业园,柑橘树苗长
势喜人、巴山新居村貌整洁、通村公路全部油化,干部群众的精神面貌
焕然一新,产业帮扶成效初显。
(一)柑橘种植由点到园。脱贫攻坚长效产业是关键。该地有长期种
植柑橘的传统,但2014年以前,村民只是在承包地里独自经营,“高
价销果哈哈笑、低价难卖就砍掉”,加上品种不优、产量不高、规模不
大、售价较低,农户苦苦发愁。在征求广大党员群众意愿的基础上,3
个村串联在一起,联建脱贫奔康产业园,种植高产、优质、畅销的“沃
柑、丑柑、青见”3个品种。现在产业园已经形成,示范带动作用十分
明显。
(二)村容村貌由差到美。这3个村原属于典型的“四无”贫困村,
即无一寸水泥路,无一处完好的水利设施,无支柱产业,无集体经济,
“脏、乱、差”现象突出,垃圾乱倒、污水乱排、杂物乱堆、家禽乱跑。
在同步建设产业园的同时,对村容村貌进行统一打造。以旅游小环线为
主干道,新建油化公路7.3公里,3个村被串联在一起,被大山阻隔的
“天堑”变为“通途”,一座分界山改造成“观景台”;利用“五改三
建”政策,村民告别了破矮青瓦房,住进宽敞明亮的新居,集中开展庭
院绿化、改水改厕、柴草清理专项治理,家家户户门口井然有序;修建
完善党群活动阵地、卫生室、文化室,现已建成舒适宜居、特色鲜明、
能唤起乡愁的美丽川北村庄。
(三)群众生活由苦到乐。2014年底,3个村仍有建档立卡贫困户66
户、177人,人均收入仅2159元,外出人口接近三成,“吃水难、就业
难”仍然是阻碍脱贫的最大瓶颈。接通龙大山水厂,户户通了自来水,
整治山坪塘8口,维修石河堰2处,新修蓄水池6口,“靠河舀水做饭”
成为历史。采取“长短结合、以短养长”方式,既让农户(贫困户)与
专合社挂钩捆绑,形成利益链接,入股有股金、务工有薪金,增收渠道
有了保障;又实施蔬菜种植、畜禽养殖和庭院经济“三大增收计划”,
贫困户树下套养鸡鸭等小家禽6000余只,栽种太空椒100余亩,人均
增收1000余元。开发保洁、护路等7个公益岗位,41名贫困群众实现
“家门口”就业。
(四)集体经济由无到有。2016年以前,3个村都是典型的集体经济
“空壳村”。一方面积极探索农民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
民的“三变”发展新模式,按照“村社一体、合股经营”的思路,成立
老拱桥专合社,统一发展柑橘种植,300亩集体土地变股权,仅合作村
一个村的集体经济收入就达到了2.5万余元,实现了集体经济人均20
元以上的可喜愿景。另一方面在发展集体经济过程中,合作社返聘农户
参与生产和管理,增加农民收入,实现了集体与农户的“互利双赢”,
这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全新尝试。
(五)村级组织由散到聚。随着合作社发展壮大,外出务工人员逐渐
返乡入园入股发展产业。镇党委因势利导成立覆盖3个村的联合党总支,
下派分管领导担任书记,村“两委”主要干部任委员。改变过去“单打
独斗”局面,党总支充分利用人力资源,将党员按片区划分党小组,全
面负责责任区果树栽植、日常管理、技术培训等事宜,把党的工作、党
的力量延伸到产业发展、群众生产生活的第一线。近两年,3个村培养
入党积极分子达到了15人,4人被吸收加入党组织。
二、主要做法
巨龙镇合作村、分水岭村、马家嘴村在今年2月决定建设产业园,
之所以能在3个月的时间里取得初步成效,根本在于有一个好的党总支、
一支尽责的帮扶力量,关键在于牵住了产业规模发展的“牛鼻子”、找
到了符合群众意愿的“新路子”,重点在于党组织把群众动员起来、凝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