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教学课件.pptxVIP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教学课件.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设置伊犁将军

册封达赖、班禅;

设置驻藏大臣;

雅克萨之战;

签订《尼布楚条约》

郑成功收复台湾;

清朝在台湾建制

新疆

西藏

台湾

东北

幅员辽阔

国力强大

明代流民图

明末的大动荡对社会经济造成严重破坏

材料:江南地方,据洪承畴报:“明季赋税繁重,官兵坑害,百姓极为困苦……伤残最苦之州县,人民逃亡,田地荒芜”。

“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因此官吏要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之为贵”。

“帝王之政,莫要于爱民,而爱民之道,莫要于重农桑。”

1.原因:康熙、雍正、乾隆十分重视,

大力推行。

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农业生产

垦荒政策

时期

垦田面积

顺治十八年(1661)

549.3万顷

康熙二十四年(1685)

607万顷

雍正二年(1724)

683万顷

乾隆十八年(1753)

708万顷

乾隆三十一年(1766)

741万顷

清朝前期的全国垦田面积

2.表现:①扩大,大片土地得到。

耕地面积

开垦

相关史事:当时在南方很多地区种植双季稻,在河北有大批旱地改为水田种水稻,粮食产量有了很大的提高。

②庄稼种植:改进,改良,推广、等高产作物,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

种植技术

新品种

玉米

甘薯

相关史事:到了清中期,湖广地区成为新的商品粮基地,以至于出现了“湖广熟,天下足”的谚语。

③的种植有较大发展,品种增加,

、、烟草、、药材、花卉等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

经济作物

棉花

甘蔗

茶叶

3.影响:

①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②农业产品品种和产量的增加,也对手工业和城镇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1.手工业:

①清朝前期,丝织业、棉织业、制瓷业、制糖业、制茶业等手工业品种繁多,产品精良。

材料:施复夫妇靠养蚕织绸生活,本是小户人家。他们织的丝绸光彩润泽,在市场上卖得很好,赚了许多银子。几年后,他们增买了3、4张织机……积累了几千两金子,后来他们买了30、40十张织机,雇人织绸,成为了机户。--冯梦龙《醒世恒言》

②已经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

清代纺织图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

织工人数

佛山镇棉纺织业的织工超过5万人

织机数量

江宁著名的机户李扁担、李东阳等,都各自拥有织机五六百张。

分工情况

从江南丝织业的整个生产过程看,一个机房中,机工有络工、拽工、织工、牵经工,还有刷边、运经、接头等工,各有专门技术。

2.商业:

①清朝前期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商业网。

2.商业:

②一些农村地区发展为工商业市镇。

吴江县盛泽镇“舟楫塞港,

街道肩摩”

湖北的汉口镇:“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

③大城市工商业繁荣。

乾隆时期的苏州,据记载已拥有“十万烟火”,“甲于天下”,“地值寸金”。

苏州码头停靠着无数运粮的漕船

④在商业活动中,形成了大的商帮,拥有雄厚的商业资本。

江南徽州府商人组成的徽商,他们主要从事食盐、典当、茶叶、木材、粮食、布绸等行业的经营活动。

山西商人组成晋商,

主要贩卖粮食、食盐、绸缎等。

到乾隆时,专门经

营放贷和存款业务,在全国各地开设“票号”,便于货币流通。

平遥古城的

日昇昌记票号

根据材料分析清朝人口数量发生什么变化?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三、人口增长

1.原因:清朝前期的统治者采取恢复社会经济的措施,使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

三、人口增长

1.原因:②农业的发展,高产作物的推广,粮食产量增加。

根据材料,分析人口过快增长会带来什么问题?

时间

全国人均耕地面积统计数

顺治十八年

6.88亩

康熙六十年

8.26亩

雍正十二年

8.13亩

乾隆四十九年

2.51亩

①由于人口密度加大,人地矛盾逐渐突出。

三、人口增长

2.问题:

①人口密度加大,人地矛盾逐渐突出。

②进一步开荒垦田,植被和森林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地力下降。

③庞大的人口也造成社会压力,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学习目标】

▲能归纳清朝前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状况

▲能分析清朝前期经济发展的原因及影响

▲能知道清朝前期人口增长的原因及带来的社会问题

本课重点:清朝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

1.下列对清朝经济发展的叙述,不符合史实的是()

A.耕地面积——不断扩大

B.粮食产量——不断增加

C.手工业工场规模——不断扩大

D.商业——商业活动只

文档评论(0)

192****932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