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二单元重点知识点总结.docxVIP

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二单元重点知识点总结.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二单元重点知识点总结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第4课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

1.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的历程

夏 商

西周

都城

阳城 毫--殷

镐京

开国君主

禹 汤

周武王

末代君主

梁 纣

周幽王

重大事件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启)盘庚迁殷(转折)牧野之战

二里头遗址

国人暴动

2.“天下为公”“天下为家”分别指的是什么制度?其标准分别

是什么?

“天下为公”指的是禅让制,标准是贤德;

“天下为家”指的是世袭制,标准是血缘。

3.分封制

目的

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

依据

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

对象

宗亲和功臣等

权利

管理土地和人民,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

义务

向周王进献贡物,服从周王调兵

等级

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意义

分封制确立了周朝内部严格的等级结构和统治秩序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第4课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

4.夏、商、西周三朝兴衰的共同原因、启示?

强盛共同原因:统治者励精图治,任用贤才,发展经济;

灭亡共同原因:统治者残暴,朝政腐败,激起了人民的反抗。

启示:统治者要勤于政事,爱护百姓,政策应该符合人民心愿;用人做到重用人才;得民心者得天下。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第5课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

1.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表现在那些方面?

农业:答案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之一。

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分工更加细致。

商业:金属货币被更多地使用。

2.春秋时期王室衰微的原因、表现、影响分别什么?

原因:春秋时期的社会处于动荡状态,各种制度遭到破坏。一些诸侯国不再分封土地,而是设置县:郡,委派官员直接管理,分封制逐步瓦解。

表现:周王室的统治势力大减,已无力控制诸侯;诸侯势力崛起,不再听从王命,各自为政;诸侯不再定期向天子纳贡。

影响:周王室地位下降,只是名义上的天下“共主”,大的诸侯国势力崛起,操控政治,竞相角逐。

3.诸侯争霸

目的争夺霸主地位

旗号尊王攘夷

霸主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秦穆公、晋文公、楚庄王

影响

积极:促进了局部地区的统一,客观上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为民族交融创造了契机。在频繁往来和密切联系中,少数民族华夏认同观念产生。

消极:生产力遭到破坏,给人们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和痛苦。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第6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1.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表现在那些方面?

农业:铁犁牛耕进一步推广,耕作技术明显进步,农业生产得到进一步发展。

手工业:分工更加细密,纺织、冶铁、青铜铸造、漆器等手工业发展可观。

商业:货币流通广泛,涌现出人口众多、商贾云集的中心城市。

水利:都江堰

①概况:公元前256年,李冰在岷江上主持修建了都江堰。

②作用:发挥出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

③意义:建成之后,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2200多年来,都江堰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在世界水利史上绝无仅有,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杰出智慧与勤劳精神的集中体现。

2.战国七雄

时间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形成三家分晋、田氏代齐(齐楚秦燕赵魏韩一东南西北上中下)

战争目的为了各自的利益诉求,各自为政,发展实力,致力于拓展疆域

战争性质由春秋时期的争霸转变为兼并

战争特点战争规模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广

主要战役桂陵之战(围魏救赵)、马陵之战(增兵减灶)、长平之战(纸上谈兵)

战争的影响积极:在客观上推动了当时的政治改革,促进了国家统一和民族融合,有利于思想上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消极: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损失,给社会经济带来了极大的破坏。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第6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3.商鞅变法

政治

影响

1.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加强中央集权

2.废除贵族世袭特权;

削弱守旧势力

3.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4.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有利于社会稳定

经济

1.废除旧的土地制度;

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

2.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3.统一度量衡;

调动农民积极性;

有利于封建经济发展

军事

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有利于新兴地主阶

级通过军功途径参

政,增强军队战斗力

目的

富国强兵,巩固统治

影响

商鞅变法使秦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面貌有了根本的改

变,综合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一跃而成为最强盛的

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中

文档评论(0)

小百货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11月04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