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PAGE页码页码/NUMPAGES总页数总页数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检测考试完整
班级:姓名: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题序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总分
得分
一、看拼音写词语。
páilièhuāngyězhǔnbèijiùmìng
qiángbìlǚxíngguīzéyánliào
二、比一比,组成词语。
距(______)蚂(______)斑(______)瞎(______)
巨(______)马(______)班(______)害(______)
三、想一想连一连。
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曾伴浮云归晚翠,直待凌云始道高。
时人不识凌云木,白首方悔读书迟。
黑发不知勤学早,犹陪落日泛秋声。
四、先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选择词语填空。
(____)(____)正经怒目(____)(____)春(____)秋(____)
眼(____)(____)快成群(____)(____)闪闪(____)(____)
1.妈妈回来看到满地的玻璃碎片,气得(______)。
2.鱼儿在水里(______)地游来游去。
五、选词填空。
继续连续陆续持续
1.九点钟,参加会议的代表(__________)进了会场。
2.那哀痛的日子(__________)了很久,他们不知如何安慰我。
3.胡萝卜先生常常为胡子发愁,因为他长着浓密的胡子,必须每天刮。可就是这让他发愁的胡子(__________)帮助了很多有困难的人。
4.胡萝卜先生还在(__________)走,长胡子被风吹到了身体后面,他完全不知道。
六、按要求写句子。
1.我写完了作业。(改成“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打碎了那只碗。(改成“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蓝蓝的天空上飘来几朵美丽的云朵。(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战士们杀向敌人。(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按课文内容填空。
1.《山行》的作者是唐代的____________,这首诗描写的是________季的景色,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词可以看出来。诗人笔下除了写枫林、霜叶外,还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家,这几样构成了一幅秋色图,给人以清新明快的感觉。
2.《夜书所见》的作者是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写了小孩在逗引蟋蟀的场景。
3.《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是一篇散文,“金色巴掌”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主要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门前的水泥道的________。
4.《秋天的雨》一文以__________为线索,将秋天的众多景物巧妙地串起来,描绘出了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秋天,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__________与__________之情。
八、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掮枪的生活(节选)
叶圣陶
??我当中学生的时候厉行军国民教育,所以我受过三年多的军事训练。现在回想起来,那时掮枪的生活倒是颇有兴味的。
??我们那时候掮的是后膛枪,上了刺刀,大概有七八斤重。腰间围着皮带。皮带上系着两个长方形的皮匣子,在左右肋骨的部位,那是预备装子弹的。后面的左侧又系着刺刀的壳子。这样装束起来,俨然是个军人了。
??我们平时操小队教练、中队教练,又操散兵线,左右两旁的伙伴离得特别开,或者直立预备放,或者跪倒预备放,或者卧倒预备放。当卧倒预备放的时候,胸、腹、四肢密贴着草和泥土,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快感。待教师喊出“举枪——放!”的口令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