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第一章片段阅读整体概述
1.1题型分类
片段阅读一般有中心理解题、标题拟定题、下文推断题、语句填入题、语句排序题、细节判断题六种。
六种题型的常见问法:
中心理解题:“这段文字意在说明:”、“这段文字意在强调:”、“这段文字主要介绍了:”“下
列对文意概括最恰当的是:”;
标题拟定题:“最适合做这段文字标题的是:”;
下文推断题:“这段文字接下来最可能讲的是:”;
语句填入题:“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语句排序题:“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细节判断题:“下列选项中,与这段文字意思不相符的是:”、“对这段文字理解错误的是:”。
1.2整体解题原则与思路
做题原则:
①抓住关键信息或确定文段类型,选项干扰力度不强,则直接确定答案;
②套入常见结构,找到文段主旨或重点,锁定正确选项;
③二选一纠结时,利用选项分析,排除错误选项,让正确选项“跳出来”。
解题思路:
做题顺序:先读问题(分辨题型和文段可能类型)→再读文段(分析结构和预想答案)→分析选项(利
用选项提升做题速度与准确度)。
阅读文段:在句号处划斜线,再分层,宏观上把握结构,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解题方法:结构分析(套入五种文段结构)、选项分析(两出处六有误排除错误选项、四大类一比较
一正确抓住正确选项、一方法验证)、抓准关键信息(秒杀或避免出现低级失误)。
第1页
1.3不同内容的三类文段
根据文段描写内容,可将题干文段分为说理类、科普介绍类、新闻类三种。
说理类指的是文章主要阐述作者给出的观点、态度、对策等;
科普介绍类指的是文章主要是客观地介绍某种或某些现象、事件、知识等;
新闻类指的是文章主要介绍新发生的事件或研究的新突破、新发现、新进展等。
说理类文章常见问法:主旨是什么、意在说明什么、意图强调什么、观点是什么……等;
科普介绍类常见问法:主要介绍了什么、主要讲了什么、最适合的概括是……等;
新闻类文章常见问法:主要讲了什么、意在强调什么、重在强调什么……等。
三类文段解题原则:
说理类文章:原文有对策优先选对策,原文有作者观点或态度选观点态度,原文有问题要体现问题(可
概括问题也可解决问题);
科普介绍类:选“中性、客观”的概括选项,此时反而不选对策;
新闻类文章:重视新状况、新成绩、新突破等“新”。
例题1(2022上全国事业单位联考)
在科研领域,人们也喜欢庆祝大新闻,比如证实了黑洞的存在、发明了编辑DNA的方法等。与之相比,
一些耗时多年、极其艰辛的研究却鲜为人知,因为它们没有带来决定性的结果,似乎不能为解决科学问题
提供任何证据,尽管它们能让我们离答案更近一步(转折引出话题)。这些没有得到预期结果的研究被称
为“零结果”,它们驱使我们前进,让我们避免重复同样的错误,为未来的研究指引方向。如果没有它们,
科学的发展可能放缓甚至受阻(介绍零结果)。我们可以从中学到很多东西,然而它们通常不会被发表。
这不仅会导致科研效率低下,也显示当前的科学出版流程可能存在很大问题(指出问题)。
这段文字意在:
A.揭示“零结果”的价值B.指出科研领域存在的偏见批注[1]:选A对应的文段应该为科普类文段,此文段为
C.反思忽视“零结果”的问题D.说明科研发展过程中的复杂性说理类
答案:C批注[2]:未体现主题词
实战解析:文中有问题,要体现问题。
批注[3]:未体现主题词
第2页
关注“花生十三”公众号,每日图推、类比、速算等
例题2(2023浙江省考)
科学家观察了超过2500次拥抱后发现,在分别、团聚等情绪激动的拥抱中,人们身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5国省考季-行测(事业编D类)理论攻坚(理论课)言语理解与表达2(讲义+笔记).pdf
- 2025国省考季-行测(事业编D类)理论攻坚(理论课)言语理解与表达3(讲义+笔记).pdf
- 2025国省考季-行测(事业编D类)理论攻坚(理论课)言语理解与表达14(讲义+笔记).pdf
- 2025国省考季-行测(事业编D类)模拟演练-判断1(题目+解析).pdf
- 2025国省考季-行测(事业编D类)模拟演练-判断4(题目+解析).pdf
- 2025国省考季-行测(事业编D类)模拟演练-数资1(题目+解析).pdf
- 2025国省考季-行测(事业编D类)模拟演练-数资2(题目+解析).pdf
- 2025国省考季-行测(事业编D类)模拟演练-数资3(题目+解析).pdf
- 2026国考省考季-言语理解与表达-逻辑填空(第一讲-第二讲)随堂笔记.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