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吉林省长春二中高三第一次高考适应性统考历史试题含解析.docVIP

2024-2025学年吉林省长春二中高三第一次高考适应性统考历史试题含解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24-2025学年吉林省长春二中高三第一次高考适应性统考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

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

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南京,常常被视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和终点”。这里的“起点”和“终点”分别对应的历史事件是

A.鸦片战争爆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B.《南京条约》签订、南京国民政府覆灭

C.太平天国定都天京、日本制造南京大屠杀

D.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国民政府从重庆迁回南京

2.两次鸦片战争期间,中国经济领域出现的新现象有:

①自然经济出现瓦解②外国商品开始进入中国市场

③外资企业在中国开始出现④白银开始大量外流

A.①④ B.①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3.下图可以反映出

A.儒学开始垄断学校教育

B.出现专业的教育行政机构

C.封建学制系统基本形成

D.太学可以监管地方的学校

4.从工业化的角度来看,世界名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主要反映了19世纪中期的俄国

A.农奴的悲惨生活 B.工业发展的落后

C.农奴制度的落后 D.内河航运的落后

5.1953年,苏联对我国“一五”计划提出一些建议,例如:要十分注意农业的发展,不仅要大量生产质量好、价格低的农机具和肥料,还要保证工业品对农村的供应,发展城乡物资交流等。基于此,我国对“一五”计划作了较大的调整。这一调整

A.推动了农业专业化的实现 B.避免了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弊端

C.有利于工业化举措的完善 D.实现了国民经济结构的均衡发展

6.如表,为不同史籍关于汉武帝时期“巫蛊之祸”事件经过的历史叙述。据此判断

A.外戚江充制桐人陷害太子 B.太子谋反兵败身亡

C.儒家学说神秘化色彩浓厚 D.太子罹受巫蛊之冤

7.下表是张洪云根据《实业部月刊》中的工业统计资料制作的一个数据表近代中国化学工业设立情况表(截止到1935年)

表格中,近代中国化学工业的发展

A.体现了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的特点

B.与世界经济的整体发展关系不大

C.与中国近代经济的波动状况基本一致

D.受欧美列强资本输出的影响较大

8.北宋在科场考试中,命题并不以儒者为限,多杂出老庄之书,且在思想、学术、文学及艺术上对各个流派都采取兼容并包的态度。这反映出北宋

A.儒学正统发生动摇 B.道家思想成为主流

C.学术氛围较为宽松 D.理学不受政府重视

9.元末明初理学家、教育家汪克宽在其《环谷集·郑长者传》中这样记载:“乡邑讼理不决者,往往求直于长者,无不惭服而去。”以下理解合理的是

A.反映了元末明初中央集权的弱化 B.长者积累了更多诉讼经验

C.基层自我管理是国家治理的补充 D.理学成为司法判决的依据

10.20世纪90年代后中国出版的许多书籍有关于苏联民众生活状况的描述:“他们想知道更多攸关生活的问题,像是薪水与住家环境等”;“当我们回家时,却没有电可用,也没有水”;“集体农庄农户减少,人们失去了对土地的兴趣”。这最能说明

A.苏联的改革都没有取得任何成效

B.集体农庄推动了苏联的城市化进程

C.苏联经济的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

D.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为中国提供了借鉴

11.抗战期间,日本在青岛各级各类学校开设日语课,逼令学生在生活、学习中使用日语且组织名目繁多的日语雄辩会、日语作文比赛等活动。与此同时,他们极力压缩汉语和中国历史、地理学科的课时,其他中小学课程也经常被日语课挤占。材料表明日本教育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A.消除中日隔阂,实现共存共荣 B.推广教育经验

C.实行文化殖民,泯灭中华民族意识 D.推行社会教育

12.有学者指出,人们开始把牛顿的方法十分不恰当地应用于整个自然科学中去,甚至应用到神学和伦理学中,虔诚而保守的牛顿成为法国大革命的先驱。该学者意在强调

A.错误观念意外引发法国大革命

B.改造后的新宗教具有进步作用

C.牛顿力学体系使信仰更加虔诚

D.近代科学推动启蒙运动的发展

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

13.(3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欧洲主观统一的轨迹,表现出两大特点:一是从以战争和暴力为手段的统一走向建立在和平和自觉基础上的真正统一;二是欧洲主观统一的过程也是一个欧洲统一观念从思想家向政

文档评论(0)

139****797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