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大学语文笔记复习资料保过压题-预测押题包过.docVIP

自考大学语文笔记复习资料保过压题-预测押题包过.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议论文

一、单项选择题

1.“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一思想的提出者是()A.孔子B.孟子C.庄子D.韩非子

2.《寡人之于国也》的中心旨意是()

A.阐述人的认识有限的理念??B.阐述以民为本的王道理想

C.阐述国家兴亡取决于人事的道理D.阐述事业成败取决于毅力的道理

3.《寡人之于国也》中反映文章中心论点的是哪一句()A.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B.使民养生丧死无憾

C.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D.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4.“五十步笑百步”这一成语出自()

A.《秋水》B.《论毅力》

C.《寡人之于国也》D.《五代史伶官传序》

5.先秦散文中最富有浪漫色彩的是()

A.《论语》B.《孟子》C.《左传》D.《庄子》

6.《秋水》开头有一段河伯和海景的描写,其主要作用是()A.赞美河海的雄伟壮观B.表现作者的宽广胸怀

C.增强行文说理的磅礴气势D.暗示两种不同的认识境界

7.“贻笑大方”这个成语出自()

A.《寡人之于国也》B.《秋水》

C.《论毅力》D.《五代史伶官传序》

8.集中体现本文中心意旨的一组反义词是()

A.天命与人事??B.盛与衰

C.忧劳与逸豫??D.满与谦

9.《秋水》中“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是用来说明()

A.人的认识要受到性格的限制B.人的认识要受到个人习俗的限制

C.人的认识要受到后天教育的限制D.人的认识要受到环境的限制

10.庄子《秋水》的中心论点是()

A.宇宙有限,人的认识无限?

B.宇宙无限,人的认识无限

C.宇宙有限,人的认识有限?

D.宇宙无限,人的认识有限

…….

20.《如何避免愚蠢的见识》中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A.归纳法B.演绎法C.类比法D.对比法

二、多项选择题

1.孟子散文的特点有()

A.善用比喻B.欲擒故纵

C.气势充沛D.长于论辩E.雍容和顺

2.《寡人之于国也》这篇文章展开论述的问题有()A.“民不加多”B.“兵不加多”

C.“粮不加多”D.如何使“民加多”

E.如何使“粮加多”

3.下列《秋水》中的论据,都是用来阐发“宇宙无限,人的认识有限”这一观点的,其中同时包含类比和对比两种论证方法的是()

A.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B.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C.万川归于大海,不知何时止而不盈D.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

E.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资料来源:更多资料请登录网站。

4.《五代史伶官传序》中的对比有()

A.盛与衰B.兴与亡

C.成与败D.前与后

E.黑与白

5.在《我的世界观》这篇演讲词中,爱因斯坦阐述了自己的()

A.人生理念B.政治理想

C.宗教感情D.娱乐方式

E.生活爱好

三、词语解释题

1.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凶:

2.齐甲曳兵而走。??曳:走:

3.此其比万物也,不似毫末之在于马体乎??

毫末:

4.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何其衰也:

5.成败之数,视此而已。??数:

四、简答题

1.《寡人之于国也》中抑扬兼施,先抑后扬的风格体现在哪里?

2.举例说明《秋水》中善于援譬设喻的特点

3.找出《吃饭》文中的比喻句,并联系钱钟书谈比喻时说的:“不同处愈多愈大,则相同处愈有烘托,分得愈开,则合得愈出意外,比喻就愈新奇,效果愈高。”分析本文比喻手法的特点及其审美效果

五、阅读理解

1.阅读《寡人之于国也》的段落,回答问题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1).这段文字说明了什么问题?

(2).这段文字采用了什么论证方式?

(3).这段文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效果如何?

2.阅读《五代史伶官传序》的段落,回答问题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资料来源:更多资料请登录网站。

(1).这段话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2).为什么作者认为盛衰之理不只是天命还在于人事?

(3).根据原文,作者认为天命与人事哪一个更重要?

3.阅读《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一曰抱定宗旨。诸君来此求学,必有一定宗旨,欲知宗旨之正大与否,必先知大学之

文档评论(0)

16223f873f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文档文档,就是专业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