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春望》杜甫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世尊称为“诗圣”。其诗歌题材广泛,风格沉郁顿挫,深刻反映了安史之乱时期的社会动荡和人民疾苦。杜甫的诗歌语言精练,意境深远,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代表作有《三吏》《三别》《春望》《登高》等。
【创作背景】
《春望》作于唐代安史之乱期间(756年),当时杜甫被困长安,目睹国破家亡、民生凋敝的景象,内心充满悲愤。此诗是杜甫在战乱中的自遣之作,通过描写长安的残破景象和个人的不幸遭遇,表达了深沉的家国之思和忧民之情。
【原文呈现】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白话翻译】
国家破碎而山河依旧,
城市虽春意盎然但草木丛生荒芜。
感伤时局繁花也落泪,
怨恨离别鸟鸣也令人心惊。
战火连绵三个月未曾熄灭,
一封家书价值万金。
愁白头搔头更短,
简直连簪子都插不住了。
【诗词赏析】
1.首联“国破山河在”
以宏大视角写长安残破。山河依旧,反衬国破人亡的悲凉,体现杜甫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此句化用《诗经·板》“上帝板板,下民卒瘅”,暗喻世事变迁。
2.颔联“城春草木深”
以春景反衬战乱之惨。本应生机勃勃的春天,却因荒废而草木丛生,形成强烈对比,凸显战乱对自然的破坏。
3.颈联“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以拟人手法表达内心伤痛。花鸟本是无情之物,却因诗人感时伤怀而“溅泪”“惊心”,将个人情感与时代悲剧深度融合。
4.“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以具体细节映衬离乱之苦。“烽火”指战乱,“家书”寄托思念,以“万金”夸张其珍贵,突出战乱中亲情隔离的痛楚。
5.尾联“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以自画像抒发忧愁。白发稀疏搔头愈短,形象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因国事家难而早衰,情感沉痛至极。
【常见考点汇总解析】
1.意象分析
-“山河”“草木”“花”“鸟”等意象,既写景又抒情,体现“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
-“烽火”“家书”“簪”等意象,紧扣时代背景,突出战乱对人的摧残。
2.情感层次
诗歌由国破之悲(首联)→时局之痛(颔联)→离乱之苦(颈联)→个人之衰(尾联),情感层层递进,体现杜甫深沉的忧患意识。
3.修辞手法
-对比(山河在vs国破)、拟人(花溅泪、鸟惊心)、夸张(家书抵万金)、用典(“烽火”暗指《左传》中的战争)等,增强艺术感染力。
4.文学价值
此诗被视为杜甫“沉郁顿挫”风格的代表作,以小见大,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结合,具有崇高历史感和艺术感染力,被朱熹誉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