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秋 华附双优导学练历史(人教)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测试卷.docxVIP

2025秋 华附双优导学练历史(人教)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测试卷.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三单元测试卷

满分:90分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革命,革命,剪掉辫子反朝廷……”对以上歌谣所反映的时代背景的解读中,最恰当的一项是(D)

A.太平天国时期推翻清朝统治的目标

B.义和团运动时期群众性反帝的斗争

C.戊戌变法时期实现变法图强的愿望

D.辛亥革命时期民族主义的革命纲领

2.“20世纪初的中国,是一个阶段的结束和另一个阶段的开始。它意味着旧式的民族反抗和斗争难以改变中国的命运,民主革命的涛声已经隐约可闻。”文中“民主革命的涛声”可能是(B)

A.《资政新篇》的编写 B.《民报》的宣传

C.《国闻报》的发行 D.《时局图》的发表

3.有的史学家认为:从实力来讲,孙中山比起洪秀全来,相差不知几千万里,而偌大的清王朝不亡于洪秀全,却被孙中山的几个口号叫垮了,何哉?主题使然也。孙中山把主题摸对了,几颗炸弹一丢,清王朝就土崩瓦解了。孙中山摸到的时代主题主要是(D)

A.师夷长技 B.反对外国侵略

C.“自强”“求富” D.建立共和国

4.英国哲学家罗素在《中国问题》一书中说:“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被日本打败,义和团运动之后,中国又遭到列强的报复,这终于使中国的有识之士看到中国的当务之急是要有一个更好的更现代化的政府,而不是一个濒于崩溃的帝王之家。”材料中的“有识之士”最有可能属于(D)

A.地主阶级洋务派 B.资产阶级维新派

C.地主阶级顽固派 D.资产阶级革命派

5.孙中山的革命理念,若单纯在于驱逐满洲人,未必能超越太平天国。他的民权思想,能与黄宗羲等人的反思相应,民生的主张也与中国传统思想的平均主义相应。民族主义的诉求,则触动当时全民悲愤的心弦,成为国民革命成功推翻清王朝的主要原因。材料表明“孙中山的革命理念”是(C)

A.发展革命组织 B.传播革命思想

C.三民主义 D.推翻清王朝

6.历史评价是指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达。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评价的是(B)

A.孙中山成立兴中会,提出“振兴中华”的宗旨

B.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有力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C.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于1912年在南京成立

D.1911年4月,中国同盟会发动了黄花岗起义

7.“邹容吾小弟,被发下瀛州……英雄一入狱,天地亦悲秋。”章炳麟在诗中赞颂的这位“英雄”发表的著作是(A)

A.《革命军》 B.《猛回头》 C.《警世钟》 D.《新青年》

8.《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中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能看到出路……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下列史实能够反映20世纪中国面临着两种形势的是(D)

A.《马关条约》和公车上书 B.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

C.《辛丑条约》和戊戌变法 D.《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

9.辛亥革命使“中国”概念由文化、地域或模糊的指称正式被赋予明确政治含义,中国人通过“中华民国”自上而下地完成了身份的现代认同。这表明辛亥革命(A)

A.提高了国人的国家认同感 B.传播了民主共和思想

C.丰富了“中国”文化内涵 D.结束了清朝封建统治

10.1912年,孙中山自豪地说:“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所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这里的“变局”和“创举”指(C)

A.辛亥革命爆发 B.清朝统治被推翻

C.中华民国成立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11.孙中山在《中国问题的真解决》一文中写道:清王朝可以比作一座即将倒塌的房屋,整个结构已从根本上彻底地腐朽了,难道有人只要用几根小柱子斜撑住外墙就能够使那座房屋免于倾倒吗?我们恐怕这种支撑行为的本身反要加速其颠覆。他找到的解决办法是(D)

A.借助他国的力量解决中国问题

B.宣传维新变法,进行救亡图存

C.学习西方,创办军事民用工业

D.进行革命,推翻腐朽的清政府

12.1850年到1899年,中国人翻译的自然科学,尤其是应用科学方面的著作在数量上超过了社会科学和古典文学方面的著作,比例为4∶1;1902年到1904年的两年中,后者却以2∶1的比例超过了前者。上述变化反映了(A)

A.民族危机的加剧使知识分子认识到了制度变革的紧迫性

B.民主科学思想得到了广泛的宣传

C.近代中国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D.迫切需要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

13.“民族平等、民权自由、民生幸福的呼声在中华大地回荡。空前的民主气象,竞办实业的浪潮,形成了生机勃勃的局面。”出现这一现象的历史背景是(B)

A.洋务运动的开展 B.武昌起义的胜利

C.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 D.戊戌变法的实行

14.“何谓三民主义呢?简单地说,便是民有、民治、民享。详细地说,便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allen7349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副教授持证人

知识共享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11月14日上传了副教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