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2025中外电影史论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影戏理论
中国早期电影理论的核心范式,形成于20世纪20-30年代。其核心主张是将电影视为“活动的戏剧”,强调电影的叙事性与戏剧性,注重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鲜明的人物性格和强烈的矛盾冲突吸引观众。代表人物郑正秋提出“影戏者,影以戏为主”,主张电影应承担社会教化功能,与传统戏曲的“高台教化”理念相呼应。影戏理论影响了中国早期家庭伦理片(如《孤儿救祖记》)、社会问题片(如《神女》)的创作,奠定了中国电影“重故事、重情感”的叙事传统,与同时期西方“电影是独立艺术”的理论形成差异。
2.作者论(AuteurTheory)
20世纪50年代法国《电影手册》派提出的电影批评理论,核心观点是“导演是电影的作者”。该理论认为,优秀电影应体现导演的个人风格、创作理念与精神世界,而非单纯服务于商业或技术。特吕弗、戈达尔等新浪潮导演将其实践化,强调导演对剧本、摄影、剪辑的全面控制。作者论打破了好莱坞“制片人中心制”的传统,推动电影从“工业产品”向“艺术表达”转型,对全球艺术电影创作(如塔可夫斯基、王家卫)及电影批评体系影响深远。
3.新德国电影运动
20世纪60-80年代德国电影的复兴运动,以“青年德国电影”为起点,旨在摆脱二战后德国电影的商业媚俗与历史虚无。代表导演包括法斯宾德、赫尔佐格、文德斯、施隆多夫(“德国新电影四杰”)。运动主张“用德国题材讲全球故事”,作品多关注战后德国的历史创伤(如法斯宾德《恐惧吞噬灵魂》对种族问题的反思)、个体存在困境(赫尔佐格《陆上行舟》的荒诞理想主义),并在叙事结构(打破线性时间)、镜头语言(长镜头与仪式化场景)上大胆创新。1979年《铁皮鼓》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标志运动达到国际认可高峰。
4.十七年电影
指1949-1966年间中国大陆的电影创作,因历时约十七年得名。这一时期电影以“工农兵方向”为指导,强调为政治服务、为大众服务,形成“革命历史叙事”与“现实题材创作”两大主线。前者如《红色娘子军》《白毛女》,通过英雄人物塑造强化意识形态认同;后者如《李双双》《我们村里的年轻人》,聚焦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集体主义精神。技术上继承“影戏传统”,注重戏剧冲突与情感共鸣,但受政治环境影响,部分作品存在概念化倾向。十七年电影构建了中国主流电影的叙事范式,其“国家-个人”关系的处理方式对80年代后电影仍有潜在影响。
二、简答题(每题15分,共45分)
1.简述中国早期电影(1920-1937)中市民文化的呈现特征。
中国早期电影是市民文化的重要载体,其呈现特征可从题材选择、价值取向与审美趣味三方面分析:
(1)题材选择:日常性与通俗性。以上海为中心的商业电影公司(如明星、联华)瞄准市民阶层观影需求,聚焦小市民生活:家庭伦理片(《孤儿救祖记》《姊妹花》)关注父子、夫妻矛盾,社会言情片(《神女》《马路天使》)刻画底层歌女、报童的生存困境,均以“身边事”引发共鸣。
(2)价值取向: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市民文化兼具守旧与趋新特质,电影中既有对“孝道”“贞节”等传统伦理的维护(如《孤儿救祖记》通过“善有善报”强化道德秩序),也隐含对女性独立(《神女》中母亲为抚养孩子沦为妓女的悲剧)、阶级平等(《十字街头》大学生与纱厂女工的爱情)的现代诉求,形成矛盾的价值表达。
(3)审美趣味:娱乐性与教化性的平衡。为吸引市民观众,电影注重“煽情”技巧(如《姊妹花》中双胞胎姐妹“贫富对比”的戏剧冲突)与视觉奇观(如《火烧红莲寺》的武侠神怪元素);同时受“教化电影”思潮影响,常通过悲剧结局传递“因果报应”或“反抗压迫”的隐性说教,满足市民“看故事”与“受教育”的双重需求。
2.分析好莱坞黄金时代(1930-1960)类型片的创作规律及其社会功能。
好莱坞黄金时代以类型片制作为核心,其规律与功能体现在:
(1)创作规律:程式化与变异性的统一。类型片建立“固定叙事公式+可替换元素”模式:如西部片遵循“文明与荒野对抗-英雄拯救小镇-正义战胜邪恶”的结构(《关山飞渡》),音乐片围绕“主角追梦-遭遇挫折-舞台成功”展开(《雨中曲》)。同时通过细节变异保持新鲜感:西部片从“纯暴力”(《正午》)到“反英雄”(《黄金三镖客》),音乐片从“歌舞奇观”(《出水芙蓉》)到“现实批判”(《一个明星的诞生》),适应不同时代观众需求。
(2)社会功能:意识形态调和与心理补偿。经济大萧条与二战期间,类型片通过“大团圆结局”(如爱情片《一夜风流》中贫富阶级和解)、“个人英雄主义”(如黑色电影《马耳他之鹰》侦探破解阴谋)为观众提供心理慰藉;冷战时期,科幻片(《怪形》)以“外星入侵”隐喻共产主义威胁,西部片(《搜索者》)用“边疆扩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5中国航信校园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docx
- 2025中国红十字会救护员培训理论考试试题+答案.docx
- 2025中国红十字会救护员培训理论考试试题含答案.docx
- 2025中国红十字会救护员培训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
- 2025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备灾救灾中心招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docx
- 2025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公开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docx
- 2025中国煤炭地质总局社会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析版.docx
- 2025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docx
- 2025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析版.docx
- 2025中国南方电网校园招聘(综合能力)复习题库及答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