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夜雨寄北
李商隐(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唐)李商隐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作者简介及题解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
(今河南省沁阳市)人。在晚唐诗人中,
他的诗歌艺术成就最高,和另一位著名诗
人杜牧合称为“小李杜”,也是唐代诗人
中的“三李”之一(李白、李贺)。他擅
长律诗,绝句。所作诗歌典雅华丽,形象
鲜明,工于比兴,深于寄托,具有独特的
艺术风格。尤其是他的爱情诗,最为人传
诵,他对后代诗人及词人的影响很大。主
要名篇有:《登乐游原》、《无题》、
《夜雨寄北》等。
作品背景
李商隐的一生是不幸的。他刚刚踏入仕途,就被
卷进了牛、李(牛僧孺、李德裕)的朋党之争中。852
年随柳仲郢入蜀,实属迫不得已。
李商隐对妻子的爱很真挚,他们结婚不到12年,
妻子便死了。就是在那12年中,由于诗人到处飘泊,
也不能和妻子经常团聚。俗话说:小别胜新婚。李商
隐与妻子的分别却常常是久别,因而对夫妻恩爱、相
思情长就体会的更深、更强烈。
这是李商隐脍炙人口的抒情短章,当时诗人被秋
雨阻隔,滞留荆巴一带,妻子从家中寄来书信,询问
归期。是诗人写给远在北方的妻子的,但秋雨连绵,
交通中断,无法确定归期,诗人与夫人王氏伉俪情深,
时刻盼望能速归故里,与妻子共坐西窗之下,剪去烛
花,深夜畅谈。而此时,只能苦苦思念。
《夜雨寄北》题解:
•这首诗的题目中的“寄北”,也
作“寄内”。此诗是寄给谁的,
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寄
给妻子的,一种说法是寄给长安
友人的。我们采取前一种说法,
因为作者长期居留在外,写此诗
意在怀念住在北边的妻子。
夜雨寄北
李商隐
你问君我问回/家归的期日/子未,有我期尚,未确
定归期;今晚巴山下着大雨,
剪烛,古代
雨水巴涨山满/秋夜天雨的/池涨塘秋。池何。时点你油灯,为
什么我时重候新才聚能首够,共剪西窗烛花使彻灯明亮,
需要剪去灯
夜长何谈当;/再共和剪你/回西叙窗今烛夜,秋芯雨上的,烛花。
我再痛回叙苦的情思。这里形容深
却话/巴山/夜雨时。夜秉烛长谈。
•1、“君问归期未有期”这句诗看似平淡,实
则内含丰富,请简要分析。
•开首点题,让人感到这是一首以诗代信的诗。
•“未有期”既有热切的盼望,又有难以料定
的惆怅。
•两个“期”字,先停顿后转折,一问一答,
一扬一抑,思念妻子、欲归不得的愁苦跃然
纸上。而且“期”字重复出现,构成了回环往
复、缠绵曲折的意境。
•2、“巴山夜雨涨秋池”渲染了一种怎样的意
境?句中“涨”有什么表达效果?
•是秋天,又是深夜,还有夜雨。在这个秋雨缠绵的
夜晚,池塘涨满了水,诗人独在他乡异域的巴山,
独自在屋内倚床凝思。那已经跃然纸上的羁旅之愁
与不得归之苦,便与夜雨交织,绵绵密密,淅淅沥
沥,涨满秋池,弥漫于巴山的夜空。
•“涨”字,富于动态形象,既写出了巴山
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表现出诗人愁思的
绵绵深重。
•“雨”的作用——渲染气氛,融情于景。
•3、“秋”字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秋”字点明了季节,同时烘托了人物孤
寂悲凉心情。
•4、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诗人“今夜”的
心境。
•漂泊在外的孤寂,苦雨深秋的落寞,归期
无期的无奈,相见共语的期盼。
何当共剪西窗烛,
何当:什么时候。剪烛:形容深夜
秉烛长谈。
却话巴山夜雨时。
“巴山夜雨”重出,令人的思
绪在现实与想象中徘徊。
这两句赏析:
运用想象,写出了诗人与妻子共坐西窗
之下,剪去烛花,深夜畅谈的想象之景,表
现诗人深切的思乡思亲之情。
•5、请简要分析本诗虚实相映的写作手法。
•诗歌一、二两句由叙述转为写景,这是实写,后两
句想像他日两人同在长安共话巴山夜雨时的情景,
这是虚写。虚实相映,丰富地展示了彼此的相思之
意。
•6、文中两次写“巴山夜雨”,其中它们的内含有什
么不同?
•第一次写“巴山夜雨”是实写,以景衬情(借景抒
情),表现其孤寂凄凉。
•第二次写“巴山夜雨”是虚写,想像与妻子团圆
“共剪烛花”时,再回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