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城寨的历史简介.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座皇城寨半部兵燹史——大竹县黄城寨纪事

?寨,词条释义为:一是防守用的栅栏;二是旧时驻兵的地方;三是强盗聚居的地方;四是寨子。

黄城寨位于达州市大竹县童家镇印盒村境内,与原高滩乡、天城镇交界,距大竹县城50余千米。四面绝壁高数十丈,寨顶平坦,方圆13万余平方米,呈八角梅花开放之状。

二十一世纪壬寅年夏天,我随朋友游黄城寨。进寨,发现其为平坝处兀自凸起的一座山丘,巍峨雄壮,有遗世独立之感。上寨,寨顶平坦,有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之人间烟火。行其间,发现众多年代久远苔痕斑斑条石垒筑的断壁残垣,以及残存不全沧桑古朴的城门和烽火墙。

因第一次来,问朋友这寨子有故事吗?朋友笑答,不仅有故事,而且历史久远。这个孑然独立的山寨到底经历了怎样的历史变迁和世道人间的沧桑巨变?我悄然向历史纵深处行进。

始名荣城,为南宋抵御蒙军而筑

皇城寨旧为军事要塞。出生于1942年的童家小学老师黄春学老先生说,古人评黄城寨:“远看坦坦平,近看半天云。飞鸟能入,兵马难进。”道出了古黄城寨地形险峻、易守难攻之特点。

黄城寨始名荣城,南宋始筑。《读史方舆纪要》卷六十八“大竹县”条记载:荣城在县东仙门里。四围险竣,高阜宽平,宋末保此以御蒙军。《民国续修大竹县志》“舆地志”载:黄城山,童家场东五里,绝顶平敞,四围壁立如城垣,宋所筑荣城在此……阅史不难得知,时蒙古军大举进攻南宋,宋理宗选派得力干将四川安抚制置使兼重庆知府余玠领导巴蜀地区民众抗击蒙军。1243年,宋理宗在重庆设置帅府,“令诸郡据险建筑山城”。其后8年间,巴蜀之地修建、扩建各类山城50余座。黄城寨因地形险要,便同此批城寨一样,在特殊历史背景下应势而生,成为抵御蒙古军队进攻的军事要塞。时名荣城,取兴盛的城池之意。

明玉珍据蜀,改荣城为皇城

元末,农民起义大爆发。起义军领袖明玉珍亲率大军从巫峡出发,袭击重庆完者都和哈麻秃。1360年,明玉珍与陈友谅断绝关系,驻守夔门,自称陇蜀王。1362年3月29日,明玉珍受刘桢等人拥立称帝,国号大夏,其疆域包括今重庆、四川东北部、陕西南部、湖南西部、贵州北部等地。明玉珍又将元朝四川行省分为八道,即上川西道、下川西道、上川北道、下川北道、上川东道、下川东道,施以礼乐刑政、纪纲法度,社会秩序卓然有序。明玉珍军占领荣城后,改荣城为皇城。此后,皇城军民和乐,一派盛世。

明灭大夏国,改皇城为黄城寨

至正二十六年二月六日(1366年3月17日),明玉珍病故,其10岁儿子明升继位。明洪武二年(1369年),朱元璋遣使劝降,明升不从。

明洪武四年(1371年)春,朱元璋命将领汤和、廖永忠、傅友德等领兵征大夏国。六月,廖永忠进讨巴渠,“宕渠人或助为乱,永忠破之,遂大屠杀”。明升万般无奈,只得出降,大夏国亡(据《民国续修大竹县志》卷六“武备志”)。皇城无幸免,遭到廖永忠血腥洗礼,驻军之地遂变为强盗聚居之地。后,明玉珍后代流落高丽(今韩国)。1982年,重庆江北区开工建设织布厂,在挖掘过程中发现明玉珍墓,并出土龙袍4件。消息传至韩国,4万余韩国人陆续到重庆认祖归宗。

廖永忠占领皇城后,为避讳“皇”字,将皇城改名为黄城寨,并按明代长城规格重建,四面用条石垒砌寨墙,高1.2米,厚2尺余;设东西南北4门,其中西门又称滴水门。石拱寨门高3米,阔近2米。每道寨门外筑一条崎岖小道与寨下相通,别无它径。如若关上4门,寨内俨然世外桃源。据黄春学老先生回忆,东西南北4门均建有烽火台,滴水门在解放后修进寨机耕道时被放炮炸毁。如今,仅有小东门尚保存完好。

黄城寨现存的小东门

清末至民国,渐成繁华街市

“明末流寇四起,献贼入蜀,穷凶极恶,喋血万里……竹城人民,存者十不得一”。康熙十三年,“三藩造逆”,彭时亨又纠结聚集梁、万等地众多逆贼,互相形成犄角之势,据守营山、渠县、广安、大竹等县。彭时亨骁勇强悍,与死党逆贼辗转劫掠,大竹虽多堡寨,居人可据以自守,但经受不住劫贼掳掠,“远近生民,复受荼毒。”时邑人王士品,受军门李国英聘请,又“悯桑梓罹害”,于是单枪匹马到阆中请求高总戎(总兵别称)帮助。高总戎“即授千骑,令先行,自策其后”。彭时亨在竹逃窜,料其将败走月城道,王士品、高总戎便先期埋伏于前,彭时亨等贼“乃遁入深谷,陷三日,尽降。”(据《民国续修大竹县志》卷六武备志)。此战从康熙十三年至康熙二十年,历时7年之久。

进寨的青石板路

黄城寨在明末清初多次农民起义和战乱的硝烟中遭受重大损坏,城池瓦屋沾满腥风血雨。但因其地形险要,易守难攻,常成为兵、贼争夺之地,毁后又建。清嘉庆年间,黄城寨再次大规模重建。重建后,“四围壁立数十仞,雄冠诸寨,上绝平敞,可住数千家”。

据黄春学老先生撰写的“童家乡志”(未出版)记载:清末民初,上寨躲避匪患的保财士绅日益增多,纷纷在黄城寨建房造屋。抗日战争时期,黄城寨附近的豪绅、富绅、名流又纷纷上寨,带去大量

文档评论(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