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红烛》课件+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pptxVIP

2.2《红烛》课件+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学习目标】

学生能够了解闻一多的生平经历和诗歌创作风格,理解《红烛》的创作背景。

准确把握诗歌的意象,深入理解“红烛”这一核心意象的象征意义。

赏析诗歌的语言,体会其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提升诗歌鉴赏能力。

;

理解红烛的意象,探究诗歌的寓意。

;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有这样一位杰出的诗人,他不仅以笔为剑,用诗歌抒发对祖国的热爱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更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之歌。他就是闻一多。;闻一多(1899-1946),原名闻家骅,湖北浠水人。他自幼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1912年考入北京清华学校,积极参与学校的文学艺术活动。1922年赴美留学,学习美术和文学。在国外,他深切感受到了民族歧视,更加激发了他的爱国热情。1923年,他出版了第一部诗集《红烛》,这首《红烛》就是诗集的序诗。当时的中国社会黑暗动荡,闻一多希望通过诗歌来唤醒民众,追求光明。他以红烛自比,表达自己对祖国的无私奉献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红烛本意是火红的蜡烛,喜庆的象征。《红烛》是中国现代著名诗集,闻一多的第一部诗作。1923年9月7日出版。初版本收六十二首。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收一百零三首。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或抒发诗人的爱国之情,或批判封建统治下的黑暗,或反映劳动人民的苦难,或描绘自然的美景。构思精巧,想象奇新,语言形象生动。红烛也是火鹤的别名。;初读诗歌,整体感知;自由朗读《红烛》,注意读准字音,把握诗歌的节奏。读完后,说一说你读完诗歌后的第一感受。;灰;意象分析,理解情感;在诗歌中,“红烛”是一个核心意象。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诗歌,思考诗人笔下的红烛具有哪些特点,它象征着什么。;红烛在传统意象中本身就有奉献的含义,而在闻一多的笔下,它被赋予了更深刻的内涵。红烛的红,象征着诗人炽热的爱国之心;它的燃烧,象征着诗人为了实现理想、为了拯救祖国而甘愿自我牺牲;红烛的流泪,既体现了它在燃烧过程中的艰难,也象征着诗人面对现实困境时内心的痛苦与挣扎,但即便如此,红烛依然坚定地燃烧,这正是诗人坚定信念的体现。;诗歌中还有哪些地方体现了诗人与红烛的这种情感联系呢?;诗中“诗人啊!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颜色?”这句话,把诗人的心和红烛作对比,说明诗人的心和红烛一样红,一样炽热,表达了诗人对红烛精神的认同和追求。

“既制了,便烧着!烧罢!烧罢!烧破世人的梦,烧沸世人的血——也救出他们的灵魂,也捣破他们的监狱!”这里诗人借红烛的燃烧,表达了自己想要唤醒沉睡的世人,打破黑暗现实的愿望,体现了诗人的使命感。

通过对红烛意象的分析,我们深刻感受到了诗人炽热的爱国情感和伟大的奉献精神。

;红烛的“色”;红烛的“光”;红烛的“泪”;红烛的“灰”;卒章显志,道出了红烛闪光的品格的精髓之所在—默默无闻地烧,明知最终会化为灰烬,却矢志不移、忠贞不贰,在不合理的社会里,耕耘需要高尚的品格,只要能创造光明,个人的得失荣辱可忽略不计。;赏析诗歌“三美”;闻一多先生是新格律诗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他提出了诗歌的“三美”原则,即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

下面我们从这三个方面来赏析《红烛》。先来说说音乐美,音乐美主要体现在诗歌的节奏和韵律上。同学们再读诗歌,找一找诗歌在节奏和韵律上有什么特点。;深入探究,体会矛盾情感;在诗歌中,我们能感受到诗人的情感是复杂矛盾的。比如“为何更须烧蜡成灰,然后才放出光来?一误再误;矛盾!冲突!”诗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矛盾冲突呢?请同学们结合诗歌内容和背景,谈谈自己的理解。;诗人内心的矛盾冲突,实际上反映了他在追求理想过程中的思考与挣扎。他深知改变社会现状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甚至可能牺牲自己,但他又坚定地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光明,所以在矛盾中他最终选择了坚定地前行,就像红烛坚定地燃烧一样。这种复杂的情感使诗歌的内涵更加丰富,也让我们看到了诗人伟大的人格。;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闻一多的生平及创作背景,分析了红烛这一意象,体会了诗人的情感,还赏析了诗歌的“三美”。闻一多先生以红烛自喻,表达了自己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他的奉献精神和爱国情怀值得我们永远学习。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也能像红烛一样,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为了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奉献自己的力量。;结合全诗分析,“红烛”象征着什么?;诗人用李商隐的诗句“蜡炬成灰泪始干”作为诗歌的引子,有何作用?请结合全诗进行分析。;《红烛》一诗每节以“红烛啊!”领起,发出种种慨叹提出种种困惑。请分析诗人的情感变化以及这样写的作用;《红烛》一诗每节以“红烛啊!”领起,发出种种慨叹提出种种困惑。请分析诗人的情感变化以及这样写的作用;布置作业

一是背诵《红烛》,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记忆。

二是模仿《红烛》的写作手法,以一种事物为意象,写一首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绝情狼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5年06月15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