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中医护理方案.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眩晕中医护理方案

作为从事中医护理工作十余年的临床护理人员,我深知眩晕是门诊和病房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患者常描述“天旋地转不敢睁眼”“头重脚轻像踩棉花”,严重时伴恶心呕吐、汗出乏力,甚至影响日常生活。中医将眩晕归为“眩冒”“头眩”范畴,强调“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无痰不作眩”等理论,护理需紧扣“辨证施护”核心,结合生活调摄与特色疗法,才能真正帮助患者缓解症状、减少复发。以下是我在临床实践中总结的眩晕中医护理方案,希望能为同行和患者提供参考。

一、眩晕的中医认知与评估要点

要做好眩晕护理,首先需明确其中医本质。中医认为,眩晕的发生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密切相关,常见证型包括肝阳上亢、气血亏虚、肾精不足、痰浊中阻四大类。而科学评估是制定护理方案的第一步,我通常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1症状与体征评估

眩晕发作时,患者的主观感受是关键。我会详细询问:“您头晕是天旋地转还是昏沉不清?每次发作持续几分钟还是几小时?是否在转头、起床时加重?”伴随症状也需关注——肝阳上亢者多伴头痛、面红、急躁;气血亏虚者常乏力、心悸、唇甲色淡;痰浊中阻者则头重如裹、胸闷纳呆;肾精不足者可能有耳鸣、腰膝酸软。同时观察舌脉:肝阳上亢见舌红苔黄、脉弦数;气血亏虚舌淡苔薄、脉细弱;痰浊中阻舌胖苔白腻、脉滑;肾精不足舌瘦少苔、脉沉细。

1.2诱发因素评估

临床中,80%的眩晕发作都有明确诱因。我会和患者一起回忆:“最近是否熬夜加班?情绪是否波动大?饮食是不是偏油腻?”比如曾有位35岁的李女士,因连续熬夜赶项目后突发眩晕,伴口干口苦,舌红脉弦,明显是肝阳上亢;而60岁的王大爷,总吃咸肉腌菜,眩晕时自觉头沉如戴帽,舌苔厚腻,属于典型的痰浊中阻。记录这些诱因,能帮助后续制定针对性预防措施。

1.3风险评估

部分眩晕可能是中风、耳石症等疾病的前兆,需警惕“危险信号”。若患者出现肢体麻木、言语不利、剧烈头痛或眩晕持续超过24小时,我会立即提醒医生进一步检查;对老年患者或长期高血压者,还会监测血压变化,避免因血压波动加重眩晕。

二、辨证施护:分证型精准干预

明确证型后,针对性的辨证施护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习惯将护理措施分为“环境调摄-情志疏导-饮食指导-穴位干预”四个维度,每个证型各有侧重。

2.1肝阳上亢型(常见于高血压、甲亢患者)

这类患者常因情绪激动或过度劳累诱发,护理重点在“平肝潜阳”。

环境:病房需保持安静、光线柔和,避免噪音或强光刺激(曾有位患者因邻床电视音量大,导致眩晕复发)。室温宜偏凉(22-24℃),避免高温加重阳亢。

情志:患者多急躁易怒,我会教他们“情绪暂停法”——感觉要发火时,先闭眼深呼吸10次,或按压太冲穴(足背第1、2跖骨间)3分钟。曾有位司机师傅,通过这个方法,2周后自述“没那么爱着急了,头晕也轻了”。

饮食:忌辛辣(辣椒、羊肉)、忌温补(人参、鹿茸),推荐菊花枸杞茶(菊花3g、枸杞5g泡水)、芹菜粥(芹菜100g切碎煮粥)。

穴位干预:重点按揉风池(枕骨下凹陷处)、太冲穴,每日2次,每次5分钟;耳穴压豆选肝、神门、皮质下,用王不留行籽贴压,叮嘱患者每日按压3-5次,酸胀为度。

2.2气血亏虚型(常见于贫血、术后患者)

这类患者多因长期劳累或失血导致,护理核心是“补气养血”。

环境:病房温度稍高(24-26℃),避免受凉;床位尽量安排在离卫生间近的位置,减少患者走动耗气。

活动:眩晕急性发作时需卧床,缓解后逐步增加活动量——从床边坐5分钟开始,3天后可在室内慢走,避免突然起身(曾有位患者因猛起上厕所,诱发眩晕跌倒)。

饮食:多吃红枣、桂圆、猪肝(缺铁性贫血适用)、黄芪炖鸡(黄芪10g、鸡肉200g煲汤),忌生冷(冰饮、西瓜)。我常提醒患者:“早餐喝碗热粥比凉牛奶好,脾胃暖了才能吸收营养。”

穴位干预:艾灸足三里(外膝眼下3寸)、血海(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每次每穴灸5-10分钟,以皮肤微红为度;也可用生姜片敷于穴位,温通气血。

2.3肾精不足型(常见于老年人、长期熬夜者)

这类患者多因年老体衰或房事过度导致,护理关键是“补肾填精”。

休息:强调“早睡养肾”,建议22:30前入睡,避免熬夜耗伤肾精。我常和患者说:“晚上11点到1点是肾经最活跃的时候,这时候睡觉比白天补觉管用。”

饮食:推荐黑芝麻糊(黑芝麻炒熟打粉,每日20g冲调)、黑豆粥(黑豆50g、大米100g煮粥),忌咖啡、浓茶(易伤阴)。

穴位干预:按揉太溪(内踝尖与跟腱之间凹陷处)、肾俞(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这两个穴位是“补肾黄金穴”,我会手把手教患者定位,提醒他们晨起、睡前各按5分钟。

2.4痰浊中阻型(常见于高血脂、肥胖人群)

这类患者多因饮食不节、嗜食肥甘导致,护理重点是“化痰祛湿”。

环境:保持病房干燥,避免潮湿加重痰湿(梅雨季可开除湿机);患者衣物、被

文档评论(0)

【B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