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西安鼓楼——响彻历史六百年
回坊有座宏伟的建筑——西安鼓楼,它是长安古都的标志性之一的建筑,比位于城中央的钟楼大四岁,堪称一对孪生兄弟,相距仅半里,互相辉映,为城市增色不少。
楼上原有巨鼓一面,每日击鼓报时,故称之为“鼓楼”。西安鼓楼位于中国著名商业街——西安西大街,东隔钟楼盘道与钟楼相望。在历史上,鼓、钟二楼并称为“文武楼”。唐代诗人李咸有诗赞曰:“朝钟暮鼓不到耳,明月孤云长挂情。”
鼓楼比钟楼“年长四岁”
鼓楼藏有一块乾隆年间的石碑,上面记叙着它的前世今生。早在唐朝时,在今天的鼓楼地基上就建有鼓楼。尚书省和六部击鼓司辰,提醒官员上朝退朝。尚书省放置鼓的楼名为“敬时楼”。
五代宋朝之后,敬时楼遗址尽管已不是西安市的中心点,但大概是因为风水好,抑或是附庸风雅,元朝依旧在此处建有鼓楼,名为“定时楼”。
也许是被战火焚烧,也许是憎恨前朝遗物,总而言之,明朝重建鼓楼了。
公元1380年,当明军还在泾阳原上与元军鏖战时,朱元璋派遣守卫陕西和西安的接管官员,就考虑不能骑在马上治天下了。经过血与火洗礼的西安城,百废待兴,城市建设率先提上日程。司辰报时的鼓楼,属于当年首批开工的工程之一。
在今人的眼里,钟楼似乎比鼓楼还重要一些。可在明朝那会,鼓楼却比钟楼整整早诞生了四年。原来,元代时,鼓楼的东侧是奉元路府所在地。
而到了明代,鼓楼东侧是西安府所在地。不难看出,虽然钟、鼓二楼相依相随自古使然,但“近水楼台先得月”,靠近衙门的鼓楼可算是沾了光,大概给其拨款到位得早。
高耸入云成观景佳处
据说,鼓楼是在微雨朦胧之中奠基的。可以想见,一群役夫或者雇工,在匠人头头的带领下,开挖奠基,运土廓坑,垒砖搬石,不出数月长方形的砖砌留有券洞楼基就耸立起来。
鲜为人知的是,鼓楼券洞内和北院门街起初一直是土路,直到清朝中期,有一晁姓大富户为了做官,捐银两给鼓楼券洞和北院门街路面铺上了石条。
那时,咸阳塬上还是古松参天,森林密布。鼓楼的梁柱椽板用木,自然从咸阳塬上运来。
木匠们对这些特意选伐的百年、千年巨松,先是刨光溜圆,继而或者浑木使用,或者解剖成段,或者凿卯刻榫,或者雕斗琢拱,然后通过立柱架梁,铺设椽板,勾心斗角,形成了鼓楼的巍峨骨架。最后顶覆筒瓦,内外彩绘,开门辟窗,内置楼梯等。于是,一座巨大稳重、华贵秀美的鼓楼在西安城里拔地而起。
鼓楼建成后,由地平面至楼顶高34米,是当时西安城的地标性建筑之一。尤其在钟楼出现之前,它一度是西安城墙内唯一登高远望的佳处。
鼓楼的难能可贵之处,在于整座阁楼未用一铁一钉,全靠隼卯珠联璧合,楼内两层,楼外望去却是三层,是名重檐三滴水结构。鼓楼四围回廊上每层正面有明柱十根,九个间隔。鼓楼歇山屋面上的大片葫芦悬金彩绘尤为少见。
鼓楼的整体构造又称重檐歇山式,与北京天安门、故宫保和殿如出一辙,高度超过了天安门。即便是当年京畿南京的鼓楼,也要比西安鼓楼稍逊一筹。
“声闻于天”与“文武盛地”
话说朱元璋为什么会对西安鼓楼的建筑规制重视?
历史学者说:“建都南京的朱元璋虽驱逐鞑虏攫取天下,但始终对逃至漠北的元朝鞑靼放心不下。建都长安的汉唐两代对这些草原铁骑万里追击,甚至枭首可汗,大长中原朝廷的威风。因此,朱元璋格外开恩,在西安建立皇家等级的鼓楼,振国威,慑边寇。”
当然,鼓楼的主格调还是以鼓为主的。在鼓楼上,有一个更加有历史感的东西——“二十四节气鼓”。在24面鼓上,每个鼓面上用漂亮的字体撰写出的24节气名字。每当鼓被敲醒时,必会雷声大阵,轰轰作响,声传百里。而且,按照不同的节气,这些鼓还有各自不同的鼓点韵味,相当有特色。
除了各式各样的鼓之外,鼓楼引人注目的还有两块巨匾,相传是神探狄仁杰在武则天赐酒后想出来的。
南额牌匾“文武盛地”,意境雄阔,吐纳古都千年风云萦绕于笔端;北匾“声闻于天”,取典于《诗经》句“鹤鸣九皋,声闻于天”。两匾都是蓝底金字木匾。八个匾字均为贴金凹体,字字珠玑,百代绝笔。对于这两块牌匾,老西安人视若珍宝,并把它们咀嚼在了茶余饭后的清茶袅袅中。
地震与战火中奇迹般存续
明初鼓楼建成后,一直为西安城司辰报时,日落时击鼓起更关闭城门,夜半深更击鼓警戒行人,日出前击鼓亮更开启城门。在此后长达半个多世纪里,历尽沧桑。令人惊讶的是,鼓楼竟然在连天兵火中始终安然无恙。
明嘉靖三十四年,关中地区爆发里氏8级大地震,西安城内很多建筑遭到毁灭性的破坏,钟鼓楼却丝毫未损,这让人们啧啧称奇!究其缘由,原来古楼除了地基和墙基外,其余完全是柱梁搭构。在木质的隼卯嵌合处留有肉眼难看见的缝隙,一旦遇到地震,整座楼体左摇右摆时,隼卯结合处的空隙会给隼卯予以缓冲,如此一来,就大大消解了外力对梁柱的冲击。
明末,李自成攻破西安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