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净业寺简介.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陕西名寺古刹:净业寺--中国佛教律宗祖庭

净业寺,中国佛教八宗之一律宗祖庭,为樊川八大寺之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终南山北麓,距西安市约35公里。《长安古刹提要》载:律宗之净业寺,犹相宗之慈恩寺也。因道宣住终南山,又称为南山宗,今寺为各丛林之冠。

净业寺建于隋朝,唐初为高僧道宣的弘法道场,因而成为佛教律宗祖庭。律宗后由道宣再传弟子鉴真传到日本,成为日本律宗的始祖。后世研习律经,都以道宣的解释和规定为依据,至今中国出家的僧徒仍大多以道宣的学说为自己持戒的楷模。

净业寺是国务院确定的142座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之一,寺外峰顶上有道宣律师舍利塔巍然屹立,在中国佛教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净业寺亦称白泉寺,是中国佛教律宗祖庭,为樊川八大寺之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终南山北麓,距西安市约35公里。《长安古刹提要》载:律宗之净业寺,犹相宗之慈恩寺也。因道宣住终南山,又称为南山宗,今寺为各丛林之冠。

净业寺建于隋朝,唐初为高僧道宣的弘法道场,因而成为佛教律宗祖庭。律宗后由道宣再传弟子鉴真传到日本,成为日本律宗的始祖。后世研习律经,都以道宣的解释和规定为依据,至今中国出家的僧徒仍大多以道宣的学说为自己持戒的楷模。

净业寺是国务院确定的142座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之一,寺外峰顶上有道宣律师舍利塔巍然屹立,在中国佛教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净业寺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终南山北麓之凤凰山(亦称后庵山)上。凤凰山山形如凤、地脉龙绵、山势奇古高峻、林壑幽深。净业寺踞处山腰,坐北朝南,北依悬崖,东对青华山,西临沣峪河,南面阔朗。东有翠微寺,西有西观音寺,北接丰德寺,山口外西北方向有灵感寺。

净业寺创建于隋文帝开皇元年(581年),唐高祖武德七年(624年)高僧道宣律师在终南山仿掌谷(即沣峪)修习定慧,所住的地方没有水,就挖地取水,挖地有一尺,清泉涌出,因此称所住之处为白泉寺。为高僧道宣修行弘律的道场,因而成为佛教律宗的发祥地。

道宣律师在贞观年住在丰德寺,传说有护法神告曰:彼清官村故净业寺,地当宝势,道可习成。净业寺的名子由此而来,也说明白泉寺、净业寺同属一寺。据宋敏求《长安志》记述,麟德二年(665年),诏令道宣于此建石戒坛。

唐高宗乾封二年(667年)十月三日,道宣律师圆寂,葬于坛谷石室。唐高宗诏令天下寺院奉供道宣律师画像,并令名匠韩伯通为其塑像。唐穆宗曾下赞曰:代有完人,为如来使。龙鬼归降,天神奉侍。声飞五天,辞惊万里。金乌西沉,佛日东举。稽首皈依,肇律宗主。后人因其长期居住终南山,尊称他所弘的《四分律》为南山宗,亦尊称他为南山律祖。道宣律师门下有受法传教弟子千人,著名的有大慈、文纲和文刚的弟子道岸、道宗等,后由道宗的再传弟子鉴真将律学传到日本,成为日本律宗祖师。

唐时净业寺因道宣弘扬律宗而达极盛,唐代以后,净业寺逐渐衰落,抱残守缺数百年。

明代正统二年(1437年),住持僧云秀募资修葺。

天顺四年(1460年),住持僧本泉和沣德寺住持惠海又重修,以恢复祖业。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地震,道宣舍利塔倾倒,至隆庆时(1567年)方重建。

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严安禅师在这里传扬戒法,去世后建舍利塔。康熙五十二年(1737年),诸山长老大德发起,重修了道宣舍利塔。嘉庆十八年(1812年),住持僧际桂重修殿堂房舍。道光十二年(1832年),监院明川法师修葺寺宇,置办田产,立规约碑记。

中华民国十年(1921年),福建籍法师智海来净业寺,目睹祖庭衰败,在南洋募缘为寺院置田产,供养净修戒德。为了继承祖风,在寺院东山谷修建茅篷数处,以供住山修道的僧人。智海法师曾约请在大慈恩寺慈恩学院主讲的丘希明居士,来净业寺教授法相宗经论。虽然做了多方努力,净业寺总体的情况仍是抱残守缺状态。

1949年之前,福建僧人智海领众住于寺内,筹款置田,维修东谷茅蓬。1949年之后,先后有佛心、智真任住持。1949年之后,净业寺受到了政府有关部门的重视。智海法师返回福建后,由智真法师主持寺务,对净业寺的发展与建设做了不少事情,如改净业寺为十方常住,商请诸山建立十方碑记,以净业寺为十方丛林。

1957年,僧众宣布革除旧习,重新明确了净业寺的十方寺院地位。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派员住寺调查,确定文物保护情况。1960年,住寺僧众重修殿堂。当时的僧人有明悟、慧净、印中、达瑞、彻刚等,有常住僧人50多名。东沟小茅篷有18处,经常有人觅静修。当时寺内除1位沙弥较年轻外,其余均中年以上,以自耕勉强维持生活。

十年浩劫中,寺院被废,经像尽失,道宣塔被拆毁。1976年以后,重新落实宗教政策,佛教徒的宗教信仰逐渐得到尊重。1983年,寺僧修葺寺宇佛像。1988年,政府拨专款襄助修建自来水供水工程。至2000年7月之后,殿堂房舍和树木有了增加,住寺僧人也发生了较大变化。

1983年,政府拨

文档评论(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