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仔猪传染性胃肠炎的发生及针对性防治体系构建与应用
随着养殖脱贫工作的进一步深入,生猪产业在农业产业中也得到了发展,同时生猪养殖中各类疫病也对整个生猪养殖业带来一定影响。其中仔猪传染性胃肠炎是在生猪生产过程中由滤过性病毒引起的,一种比较常见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猪传染性胃肠炎主要在春、冬季节易发生,对生猪生产的影响较大,一旦发病,仔猪的死亡率较高。因此,在临床上使用药物和疫苗进行综合防控该病对仔猪具有重要意义。
一、仔猪传染性胃肠炎的定义
仔猪传染性胃肠炎属于一种由冠状病毒科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所引发的接触性传染性疾病。传染性胃肠炎具有死亡率较高,传染速度较快的特征。一旦仔猪群感染病毒便会出现剧烈呕吐腹泻,不及时开展有效的防治措施便会出现猪群的集体感染,造成众多仔猪死亡,给养猪业带来巨大损失。
二、仔猪传染性胃肠炎诊断
1、流行病学
仔猪传染性胃肠炎于早春、秋、冬季节较为常见,具有潜伏期较短的特点。潜伏期通常为12\~72小时不等,一旦发生传染,在3\~4天内疾病会快速蔓延。在第7天\~第14天为发病高峰期,随后病例逐渐降低。仔猪传染性胃肠炎呈现出地方性流行的特点,通过借助消化道以及呼吸道进行传染,仔猪的日龄越小,病情持续时间越短促,死亡率则越高,7日龄以下仔猪感染几乎无一生还,14日龄的仔猪在感染传染性胃肠炎后死亡率会降低至50%。伴随着仔猪日龄不断增加,其死亡率呈现出逐步下降的趋势,成年猪、育成猪在感染此病后通常皆能幸免于难。
2、临床症状表现
猪群在感染传染性胃肠炎后,因日龄差异常会出现不同的临床症状,哺乳期母猪在染病后通常会出现腹泻、呕吐,在疾病严重时出现凝乳块或带有血液的白色粪便,散发出腥臭味道。伴随着病情持续恶化,患病猪体温会攀升至40~42°C,继而产生体毛杂乱、精神萎靡、食欲减退等一系列症状,经检测,粪便pH值呈酸性;而患病仔猪被传染后则面临着严重的消瘦与脱水现象,饮水量会出现剧增,病情较重的仔猪会在短时间内死亡。在仔猪患病后期,会排出粘稠状粪便,体温骤减,体重降低,病程常会延续5\~10天,即使偶尔出现幸存的仔猪,其后期生长也会变缓。
3、病理变化
仔猪在感染传染性胃肠炎后,经剖析会发现猪肠系膜以及胃粘膜存在明显的充血现象。在哺乳期的仔猪感染后,胃部因消化不良而出现鼓胀,且胃内含有未被完全消化的泡沫状乳块,重病仔猪在小肠内会出现呈黄绿色或白色的积液,其肠壁相比健康猪略薄,在肠管中也会出现明显的肿胀现象,肠壁的弹性几乎丧失,而在肠系膜则会出现出血迹象。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仔猪空肠绒毛出现萎缩,部分粘膜上皮组织脱落变性,当患病仔猪出现腹泻症状后,其肠系膜淋巴结会肿胀出血。若剖开空肠,应用氯化钠液体冲洗后再放置于显微镜下会看到明显的细胞病变。而对死亡仔猪进行剖检会发现其体内已严重脱水,肠道内充满着黄绿色液体并与泡沫状液体相互混合,肠系膜淋巴结也会出现肿胀现象并继发肺水肿,仔猪的病理变化表明了仔猪在感染传染性胃肠炎后面临着治疗的严峻性。
4、荧光试验
通过在无菌环境条件下将患病死亡仔猪的空肠绒毛表层细胞制成涂片,涂片在4°C的丙酮中固定半小时后再对其添加传染性胄肠炎荧光标记抗体,放置于载玻片上进行孵化,在半小时后应用磷酸盐缓冲液体对其进行清洗。在载玻片完全干燥后,应用显微镜进行分析检查,显微镜下可观测到明显的特异性黄绿色荧光,据此可将患病猪诊断为传染性胃肠炎。
三、仔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流行特征
1、传播途径
仔猪传染性胃肠炎的传播途径包括5个方面:①经口摄入造成传播。被传染仔猪如粪便中病毒含量较多,健康仔猪通过间接或直接接触的方式接触到受污染用水、器具以及饲料,在经口摄入后,出现继发感染。②经接触传播。个体猪之间通过密切接触,例如互相拥挤、打斗、舔舐,造成病毒在群体中出现快速蔓延的现象。③经飞沫传播。即患病仔猪通过打喷嚏或咳嗽出现飞沫,而在飞沫中包含众多病毒颗粒,经空气飘散传染给健康仔猪。④通过垂直传播。即母猪在感染后,怀孕期间经胎盘直接将病毒输送到未出生仔猪体内,仔猪在未出生之前便已感染传染性胃肠炎。另外,被感染母猪在哺乳期也可经由乳汁感染仔猪。⑤工具或养殖人员进行传播。猪场养殖人员手套、衣物等个人用品接触过患病仔猪,再次与健康仔猪产生接触,造成病毒传播。与此同时,当运输车辆以及仔猪饲养工具未经全面消毒,造成病毒出现扩散。
①已被传染传染性胃肠炎的仔猪作为最直接的传染源,主要通过呕吐物、排泄物排出病毒,对周围环境产生污染。②患病康复猪身体虽已康复,但在其体内仍携带病毒,在一定周期内会持续向外排毒,属于潜在感染源。成年猪病毒携带周期可长达15周,当母猪被传染后,经由乳汁将病毒传染给仔猪,且在怀孕期间,会将病毒经胎盘传染给未出生仔猪,成为重要传染源。③种猪自身也会携带病毒,直接传染给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信息化建设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及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docx
- 深化旱地甘蔗高产高糖种植和管理技术应用的探讨.docx
- 淮北地区冬小麦高产栽培中一系列科学管理措施的创新应用.docx
-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播种关键技术环节的具体实践研究.docx
- 苦荞麦种植技术要点实施及病虫害针对性防治措施分析.docx
- 大豆高产栽培技术有效运用及综合病虫害防治研究.docx
- 规模化养殖中猪疫病预防、诊断和治疗技术的综合管理体系.docx
-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模式与不同田间管理措施的有效实施.docx
- 大豆种植中采取多种绿色技术措施防治病虫草害的深入分析.docx
- 现代农业背景下温室大棚西红柿种植管理技术的具体应用实践.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