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宋代工商业发展史
一、引言:被低估的经济革命
若要在中国古代史中寻找一个“最不像古代”的王朝,宋朝或许是最贴切的答案。当我们翻开《东京梦华录》,会看到汴京街头“通宵买卖,交晓不绝”的热闹;打开《清明上河图》,能看见汴河两岸“舳舻相衔,千里不绝”的繁忙;查考《宋会要辑稿》,更会惊觉北宋商税竟占财政收入的70%——这些数字与场景,共同勾勒出一个与“重农抑商”传统印象大相径庭的商业盛世。
宋代工商业的繁荣绝非偶然,它是政治环境、技术突破、社会需求共同作用的结果。从唐五代的制度废墟中,宋朝摸索出一套“重农不抑商”的新逻辑;在农业革命的基础上,手工业迸发出惊人的创造力;而商业网络的扩张与金融工具的创新,则将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力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段历史不仅改写了中国古代经济的版图,更在世界经济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二、制度土壤:从“抑商”到“惠商”的转身
2.1坊市制度的瓦解:城市的“松绑”
唐朝的长安城,是坊市制度的典型代表:108个坊像棋盘般整齐排列,每个坊四周高墙环绕,日出开坊门,日落闭坊门;东市、西市作为唯一商业区,同样遵循严格的时间限制。这种“空间隔离+时间管控”的模式,本质上是对商业活动的物理限制。
到了宋朝,这道“围墙”被彻底打破。太祖乾德三年(965年),朝廷正式下诏:“京城夜市至三鼓已来,不得禁止。”从此,汴京的街衢上,店铺可以沿街开设,夜市从州桥一直延伸到马行街,“冬月虽大风雪阴雨,亦有夜市”;临安的早市更热闹,“卖早市点心者,以赶早市,直至饭前方罢”。空间与时间的双重解放,让城市从“政治堡垒”转变为“商业橱窗”。
2.2商税体系的完善:从“掠夺”到“经营”
中唐以前,商税多为临时征收的“苛捐”,如汉代的“算缗”、唐代的“除陌钱”,本质是对商人财富的掠夺。宋朝则建立了系统的商税制度:在州县设“商税务”,在交通要道设“税场”,制定《商税则例》明确征税品目与税率(通常为2%的过税与3%的住税)。更关键的是,商税成为国家财政的重要支柱——北宋熙宁十年(1077年),全国商税总额达878万贯,超过农业两税(700万贯),这在中国历史上是首次。
这种转变背后,是统治者“与商共利”的新思维。宋太宗曾说:“富室连我阡陌,为国守财尔。”宋神宗更直白:“征商之法,非以困商,所以通货。”政府不再将商人视为“可榨取的对象”,而是看作“经济循环的参与者”,甚至通过“和买”“预买”等方式,主动向手工业者、农户订购商品,形成“政府订单+市场生产”的新模式。
2.3商人地位的提升:从“末业”到“四民”
在汉代,商人“不得衣丝乘车”;在唐代,“工商之子,不得预于士伍”。宋朝却打破了这种歧视:太祖开宝年间,允许商人子弟参加科举;太宗至道元年(995年),明确“工商杂类,有奇才异行者,亦许解送”;到了南宋,更出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商人进士。
社会观念也在改变。北宋学者李觏说:“行商坐贾,通货殖财,四民之一也。”南宋袁采在《世范》中直言:“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有钱则买,无钱则卖。”商人不仅能穿丝绸、住豪宅,还能与士大夫联姻。如北宋巨商王淮,其孙女嫁入宰相吕蒙正家族;南宋海商蒲寿庚,更被任命为泉州市舶司提举。这种身份流动,让更多人愿意投入工商业。
三、产业根基:农业革命与手工业的“链式反应”
3.1农业:从“糊口”到“商品”的跨越
宋代农业的进步,是工商业发展的底层动力。占城稻的引进(真宗时期)与推广,让水稻一年两熟甚至三熟成为可能;踏犁、秧马等农具的普及,使“一人一日可耕二十亩”;水利工程的兴修(如浙江的捍海塘、福建的梯田),将耕地面积从太祖开宝九年(976年)的295万顷,扩大到神宗元丰年间的461万顷。
更重要的是,农业开始从“自给自足”向“商品化”转型。太湖流域的农民“以稻为粮,以蚕桑为命”,苏州、湖州的大米通过运河“半天下之赋”;四川的茶园“岁出茶三千万斤”,福建的荔枝“舟行新罗、日本、流求、大食之属”。农产品的商品化,既为手工业提供了原料(如蚕丝、棉花),又为市场提供了消费力(农民卖粮买布),形成“农业-手工业-商业”的良性循环。
3.2手工业:从“官营主导”到“民营崛起”
3.2.1纺织业:“衣被天下”的产业网络
宋代纺织业分丝、麻、棉三大类,其中丝织业最具代表性。官营的少府监、文思院设有“绫锦院”“染院”,集中了数千工匠,能织出“百叠绣”“透背”等复杂纹样。但更有活力的是民营纺织业:四川的“蜀锦”“陵州绸”,两浙的“婺罗”“吴绫”,京东的“亳纱”“单州薄缣”,各自形成区域品牌。
值得一提的是“机户”的出现。这些家庭作坊“以机杼为田亩,以梭纽为耒耜”,有的甚至雇佣工人,形成“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生产关系。北宋仁宗时,梓州(今四川三台)已有“机户数千家”,南宋临安的“彩帛铺”更“堆上细匹段,而锦绮缣素,皆诸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5年价格鉴证师考试题库(附答案和详细解析)(0912).docx
- 2025年元宇宙应用开发师考试题库(附答案和详细解析)(0908).docx
- 2025年影视后期制作师考试题库(附答案和详细解析)(0913).docx
- 2025年执业药师资格考试考试题库(附答案和详细解析)(0910).docx
- 2025年数据伦理合规师考试题库(附答案和详细解析)(0912).docx
- 2025年注册产品设计师考试题库(附答案和详细解析)(0910).docx
- 2025年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考试题库(附答案和详细解析)(0909).docx
- 2025年注册城市规划师考试题库(附答案和详细解析)(0912).docx
- 2025年注册展览设计师考试题库(附答案和详细解析)(0909).docx
- 2025年注册岩土工程师考试题库(附答案和详细解析)(0909).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