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洋务运动史.docxVIP

清代洋务运动史.docx

此文档为 AI 生成,请仔细甄别后使用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清代洋务运动史

引言

19世纪中叶的中国,如同一条在惊涛骇浪中颠簸的旧船。两次鸦片战争的炮火轰开了“天朝上国”的迷梦,《南京条约》《北京条约》的墨迹未干,太平天国运动又如暴风骤雨般席卷半壁江山。当英法联军的铁蹄踏入圆明园,将百年皇家园林付之一炬时,当曾国藩的湘军扛着土炮与太平军血战时,清朝统治集团中一批“睁眼看世界”的官员终于意识到:仅仅依靠老祖宗的“圣训”与刀矛弓矢,已无法应对“数千年未有之变局”。一场以“自强”“求富”为旗号,持续三十余年的近代化探索——洋务运动,就此拉开帷幕。

一、洋务运动的背景与动因:从“天朝上国”到“变局”觉醒

1.1外部冲击:西方列强的武力叩关

1840年的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也是洋务运动的远因。英国的坚船利炮撕开了清朝“闭关锁国”的防线,《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开放五口通商,让清朝第一次尝到了“蛮夷”的厉害。但此时多数官员仍认为这不过是“疥癣之疾”,直到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英法联军直逼北京,咸丰帝仓皇逃往热河,圆明园被洗劫焚毁。这一次,列强不仅索要更多赔款,还要求公使驻京、内地传教,甚至直接参与清朝的外交事务。当恭亲王奕?在谈判桌上看到英法军官腰间的左轮手枪,听到蒸汽船“突突”的轰鸣时,他在日记中写下:“夷情之强悍,实为天地间所未载!”

1.2内部危机:农民起义与统治体系的松动

如果说两次鸦片战争是“外患”,那么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则是“内忧”。这场由洪秀全领导的农民起义,以“拜上帝教”为旗帜,建立“太平天国”,占据南京十余年,控制了长江中下游的经济命脉。清朝的八旗、绿营在太平军面前溃不成军,迫使咸丰帝不得不允许地方官员招募乡勇,曾国藩的湘军、李鸿章的淮军由此崛起。这些地方武装在镇压起义的过程中,直接接触到了西方武器的威力——李鸿章在上海与“常胜军”合作时,曾惊叹:“洋枪队放枪如连珠,弹无虚发,我军万人不及也!”这种对比让他意识到:“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1.3思想萌芽: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中体西用”

早在鸦片战争期间,林则徐、魏源就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但在当时被视为“离经叛道”。到了19世纪60年代,随着内忧外患的加剧,这一思想逐渐被统治集团接受。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直言:“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这一“中体西用”的纲领,成为洋务派的指导思想——既保留传统的伦理纲常,又学习西方的技术器物,试图在不触动封建体制的前提下实现自强。

二、洋务运动的实践:从“自强”到“求富”的探索

2.1军事工业:近代国防的初步奠基

洋务派的第一步是“自强”,核心是建立近代军事工业。1865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江南制造总局,这是中国第一个大型近代军工企业。工厂从美国购买机器,聘请英国技师,最初以生产枪炮为主,后来发展到制造轮船、炮弹。笔者曾在上海博物馆见过江南制造总局的老照片:高大的厂房里,蒸汽锤声震耳欲聋,中国工人在外国工程师的指导下操作机床。但初期的困难远超想象——技术依赖外国,图纸要从英国寄来;原料短缺,钢铁需从海外进口;管理混乱,官员贪污成风,导致“造炮不如买炮”的质疑声不断。

与江南制造总局齐名的是左宗棠1866年创办的福州船政局。左宗棠在奏折中说:“欲防海之害而收其利,非整理水师不可;欲整理水师,非设局监造轮船不可。”船政局下设铁厂、船坞、学堂(后称“马尾船政学堂”),不仅制造出中国第一艘蒸汽军舰“万年清”号,还培养了中国第一批海军人才。后来在甲午战争中壮烈殉国的邓世昌,就是船政学堂的毕业生。

2.2民用工业:“求富”以支撑“自强”

军事工业的发展需要大量资金、燃料和运输支持,洋务派很快意识到“必先富而后能强”,于是转向民用工业。1872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轮船招商局,这是中国第一家近代航运企业。开业初期,外国轮船公司(如美国旗昌、英国太古)联合压价,企图挤垮招商局。但招商局有政府支持,承接漕粮运输业务,又通过“官督商办”模式募集商股,最终在1877年收购了旗昌轮船公司的全部资产,打破了外国对中国航运的垄断。

1878年,李鸿章又在直隶(今河北)创办开平矿务局,目标是解决天津机器局和轮船招商局的燃料问题。矿务局采用英国机器采煤,雇佣外国工程师,1881年产出第一吨煤,很快“天津市场上的洋煤价格下跌了一半”。更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运输煤炭,矿务局修建了中国第一条标准轨距铁路——唐胥铁路。通车时,守旧派以“震动皇陵”为由禁止使用蒸汽机车,结果不得不改用骡马牵引,闹出“马车铁路”的笑话。

2.3教育与人才:打破“科举至上”的尝试

洋务派深知,仅靠购买机器和聘请洋人,无法实现真正的自强,必须培养自己的技术人才。1862年,奕?奏请设立京师同文馆,这是中国第一所近代新式学堂。最初只设英文馆,后来增设法文、俄文、德文、日文馆

文档评论(0)

甜甜微笑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好好学习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