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联考试题及答案.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语文联考试题及答案

一、基础知识(每题3分,共15分)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粗犷(kuàng)莅临(lì)着落(zhuó)

B.静谧(mì)称职(chèng)徘徊(huái)

C.迁徙(xǐ)炽热(chì)哺育(bǔ)

D.校对(xiào)亘古(gèn)憎恶(zēng)

答案:C

解析:A选项中“粗犷”的“犷”应读“guǎng”;B选项中“称职”的“称”应读“chèn”;D选项中“校对”的“校”应读“jiào”。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斑斓怪诞妇儒皆知锲而不舍

B.驰聘默契大庭广众气冲斗牛

C.烦躁取缔锋芒毕露微不足道

D.妥贴屏障家喻户晓历尽心血

答案:C

解析:A选项“妇儒皆知”应为“妇孺皆知”;B选项“驰聘”应为“驰骋”;D选项“妥贴”应为“妥帖”,“历尽心血”应为“沥尽心血”。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他的演讲滔滔不绝,断章取义,赢得了大家的阵阵掌声。

B.不法分子利用网络平台进行诈骗,手段不断翻新,令人叹为观止。

C.中学生应多读一些文质彬彬的文章,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D.老师语重心长地教导我们,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

答案:D

解析:A选项“断章取义”指不顾文章或讲话的原意,孤立地取一段或一句的意思,是贬义词,用在此处不合适;B选项“叹为观止”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是褒义词,用于形容不法分子的诈骗手段不恰当;C选项“文质彬彬”形容人举止文雅有礼貌,不能用来形容文章。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明白了团结的重要性。

B.我们要养成爱读书,特别是读经典、读名著,让书香满校园。

C.能否坚持做好一件事,是成功的关键。

D.为了防止这类事故再次发生,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答案:D

解析:A选项缺少主语,可删去“通过”或“使”;B选项缺少宾语,应在“读名著”后加上“的习惯”;C选项两面对一面,可删去“能否”。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阿长与山海经》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B.《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纪传体通史。

C.《最后一课》的作者是法国作家都德。

D.《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答案:B

解析:《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

二、阅读理解(共45分)

(一)现代文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10题。

时光里的暖

①小时候,每到冬天,我就格外想念外婆的烤火塘。

②外婆的家在一个山坳里,青砖黛瓦,古朴宁静。冬天一来,外婆便会在堂屋的角落里砌一个火塘。火塘是用泥土夯实的,呈圆形,中间架着几根粗壮的柴禾,点燃后,火苗跳跃着,舔舐着柴禾,发出“噼啪”的声响。

③那时的我,总喜欢依偎在外婆的怀里,伸出小手,在火塘边取暖。外婆则一边添柴,一边给我讲那些古老的故事。她的声音沙哑而温暖,像火塘里的火苗一样,一点点温暖着我的心。

④火塘上还常常挂着一个陶罐,里面煮着外婆亲手做的红薯。红薯的香气随着热气弥漫开来,钻进我的鼻孔,让我垂涎欲滴。等红薯熟了,外婆会小心翼翼地把陶罐取下来,剥开焦黑的外皮,里面是金黄的果肉,甜丝丝的,暖到了心里。

⑤后来,我离开了家乡,去了城市读书。城市里有暖气,再也不需要火塘了,但我却时常想起外婆的火塘,想起那跳跃的火苗,想起外婆温暖的怀抱和沙哑的故事声,还有那甜丝丝的烤红薯。

⑥去年冬天,我回到了家乡。外婆的火塘还在,只是上面落了一层薄薄的灰尘。外婆见我回来,高兴得像个孩子,赶紧生起火塘。火苗再次跳跃起来,还是那样温暖。外婆又给我煮了红薯,味道和小时候一模一样。

⑦那一刻,我忽然明白,外婆的火塘,不仅仅是一个取暖的地方,更是我心中最温暖的记忆。它承载着外婆对我的爱,也承载着我对家乡的思念。

文章围绕“外婆的火塘”写了哪些事?(4分)

答案:小时候“我”依偎在外婆怀里在火塘边取暖,听外婆讲故事,吃火塘上陶罐里煮的红薯;去年冬天“我”回到家乡,外婆生火塘,又给“我”煮红薯。

解析:通读全文,按照时间顺序梳理与“外婆的火塘”相关的事件,分点概括即可。

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火苗跳跃着,舔舐着柴禾,发出‘噼啪’的声响”。(5分)

答案: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火苗拟人化,“跳跃”“舔舐”等词语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火苗燃烧时的动态,“噼啪”的声响描写则从听觉角度展现了火塘的生机,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火塘的温暖与活力。

解析:先指出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再结合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最后说明给

文档评论(0)

151****942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