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3题。(20分)
乡土情结
柯灵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王维
①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方魂牵梦萦的土地。得意时想到它,失意时想到它。逢年逢节,触景生情,随时随地想到它。辽阔的空间,悠邀的时间,都不会使这种感情褪色——这就是乡土情结。
②人生旅途崎岖修远,起点站是童年。从母亲的怀抱,父亲的眼神,亲族的逗弄中开始体会爱。乡土的一山一水,一虫一鸟,一草一木,一星一月,一寒一暑,一时一俗,一丝一缕,一饮一啜,都溶化为童年生活的血肉,不可分割。一个人为自己的一生定音定调定向定位,要经过千磨百折的摸索,前途充满未知数,但童年的烙印,却像春蚕作茧,紧紧地包着自己,又像文身的花纹,一辈子附在身上。
③“金窝银窝,不如家里的草窝”,但人是不安分的,多少人仗着年少气盛,横一横心,咬一咬牙,扬一扬手,向恋恋不舍的家乡告别,万里投荒,去寻找理想,开创事业。人一离开乡去,就成了失根的兰花,逐浪的浮萍,飞舞的秋蓬,因风四散的蒲公英,但乡土的梦,却永远追随着他们。“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这根线的长度,足够绕地球三匝,随卫星上天。
④灾难使成批的人流离失所,尤其是战争,不但造成田园寥落,骨肉分离,还不免导致道德崩坏,人性扭曲。当然,战争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都是千古美谈。比灾难、战争更使人难以为怀的,是放逐:有家难归,有国难奔。林则徐,这位虎门销烟,揭开中国近代史开宗明义第一章的伟大爱国前贤,在获罪革职,遗戍伊犁的悲凉时刻,曾赋诗明志:“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百年后重读此诗句,还令人百脉沸涌,唏嘘不已。
⑤安土重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我们祖先有个根深蒂固的观念,以为一切有生之伦,都有返本归元的倾向:鸟恋旧林,鱼思故渊,胡马依北风,狐死必首丘,树高千丈,落叶归根。但百余年来,许多人依然不得不离乡别井,谋生异城。清代以来,出国的华工不下一千万,足迹遍及世界。为了改变祖国的命运,孙中山领导的革命运动发韧于美国檀香山,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很多曾在法国勤工俭学。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浮海远游,各有其截然不同的背景、色彩和内涵,不可一概而论,却都是时代浮沉的倒影,历史浩荡前进中飞溅的浪花。
⑥民族向心力的凝聚,并不取决于地理距离的远近。第一代华侨,含辛茹苦,寄籍外洋,却世代翘首神州,不忘桑梓之情,当祖国需要的时候,他们都作了慷慨的奉献。香港从普通居民到各界名流,对大陆踊跃捐助,表达风雨同舟的情谊,是近在眼前的动人事例。“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此中情味,离故土越远,就体会越深。
⑦科学进步使天涯比邻,东西文化的融汇交流使心灵相通,地球会变得越来越小。但乡土之恋不会因此消失。株守乡井,到老没见过轮船火车,或者魂丧城外,飘泊无归的现象,早该化为陈迹。我们应该有鹏举鸿飞的豪情,鱼游濠水的自在,同时拥有温暖安稳的家园,还有足以自豪的祖国,屹立于现代世界文明之林。
一九九一年十二月二十三日
微信公众号:初中语文工作室(选自《香港文学》七周年纪念号,有删改)
9.下列对这篇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乡土情结》一文是柯灵为纪念《香港文学》创刊七周年而作的散文。
B.文章开篇以唐代诗人王维的小诗作为引子,引出乡土情结,生动自然
C.第③段画波浪线处连用四个比喻形象表达了离开乡土后的孤独无助
D.本文以时代的变迁为线索,由“小家”到“大家”,由“离家”到“归家”
10.联系语境,品味第②段画横线的句子语言表达的精妙。(4分)
11.第④段引用了不少古诗文,在文章中起何作用?(4分)
12.联系上下文,简要说说对第⑥段首句“民族向心力的凝聚,并不取决于地理距离的远近”的理解。(4分)
13.“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方魂牵梦萦的土地”,从古代先贤到当代志士,乡土情结不断传承不断丰富,请联系本文相关内容及链接材料,说说乡土情结有哪些内涵。(5分)
链接材料1:1903年前后,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鲁迅写了一首小诗,表达为国献身的决心:“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链接材料2:1955年8月,“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在冲破美国封锁,回到祖国怀抱时激动地说:“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成就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
?
?
?
答案: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3题。(20分)
9.(3分)D
10.(4分)要点与评分:能结合文句,分析出对故乡的感情,得2分,能点出“一”反复出现,并说明其作用,可得2分。大意相近即可。
示例:作者历数乡土的种种,逐一罗列了童年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到星月山水、时节变迁,小到草木虫鸟,吃喝穿戴),可见印象之深,牵挂之切。同时,16个“一”字连用,节奏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