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杭州特色糕点
一、历史渊源与文化底色
杭州糕点的发展与城市历史深度交织。自南宋定都临安(今杭州)起,南北饮食文化在此交融,宫廷御点与市井小吃相互影响,奠定了杭州糕点“雅俗共赏”的基调。据《梦粱录》《武林旧事》等宋代文献记载,当时街市已出现“糖糕”“蜜煎”等雏形,至明清时期,随着西湖文化兴盛,糕点制作更注重造型与意境,逐渐形成“形、色、味、意”兼具的特色体系。
二、经典品类与核心特征
杭州特色糕点以“应时、取鲜、尚雅”为核心,按原料与工艺可分为米糕类、酥点类、裹蒸类等,每类均承载独特风味记忆。
2.1米糕类:米香为骨,甜而不腻
米糕是杭州糕点的基础品类,以糯米与籼米(黏性较低的大米)混合为主要原料,通过蒸制保留米香本味。
2.1.1定胜糕
定胜糕是杭州最具象征意义的米糕之一,传说源自南宋军队出征前,百姓用米粉蒸制带“定胜”字样的糕点鼓舞士气。其制作需将糯米与籼米按7:3比例磨粉,加入红曲粉调色,中间包裹红豆沙或枣泥,用刻有“福”“禄”等吉祥图案的木模压制成型,蒸制15-20分钟。成品呈淡粉色,表面凹凸有致,口感松软微甜,米香与豆香交融,常作为升学、乔迁等吉庆场合的伴手礼。
2.1.2桂花糖年糕
年糕本为腊月传统食品,杭州版本因加入糖桂花而更具地域特色。选用晚粳米(黏性介于糯米与籼米间)浸泡6小时后磨浆,压干成粉团,加入糖渍桂花(鲜桂花与白糖按1:2比例腌制1个月)揉匀,蒸制40分钟后切块。成品色泽米白间缀金黄桂花,常温下软糯有嚼劲,加热后更显香甜,常见吃法为切片煎至两面微焦,或与酒酿同煮作甜品。
2.2酥点类:层叠匠心,酥而不碎
酥点以油酥面工艺为核心,通过“水油皮包裹干油酥”的折叠手法形成多层酥皮,口感松脆化渣,常见于茶席或雅集。
2.2.1荷花酥
荷花酥是杭州酥点的“颜值担当”,因造型如绽放的荷花得名。制作时需将水油皮(中筋面粉、水、猪油)与干油酥(低筋面粉、猪油)按2:1比例揉制,包裹后擀成长方形,折叠3次形成27层酥皮,再切割成圆形,用剪刀剪出花瓣形状,中间填入莲蓉或玫瑰豆沙,180℃烘烤20分钟。成品外层酥皮薄如蝉翼,层次分明,颜色由外至内渐浅,似荷花从萼片到花蕊的自然过渡,入口酥香不腻,常配龙井茶解甜。
2.2.2蟹壳黄
蟹壳黄因烘烤后表皮呈褐红色、形似蟹壳得名,属咸甜双拼的酥点代表。甜口以糖渍桔皮、芝麻为馅,咸口则用葱油、盐、猪油调味。制作时水油皮与干油酥比例调整为3:1,包裹馅料后压成圆饼,表面刷蛋液,贴入炭炉内壁烘烤10-15分钟。成品外皮酥脆掉渣,甜口清香,咸口葱香浓郁,曾是老杭州街头“茶配”的经典选择。
2.3裹蒸类:巧思裹味,咸甜皆备
裹蒸类糕点以面皮包裹馅料,经蒸、烤或煎制而成,口感层次丰富,多为市井小吃代表。
2.3.1葱包桧
葱包桧的诞生与民间传说关联——相传百姓厌恶秦桧,将面团捏成其形状烘烤,后演变为用春卷皮包裹油条、葱段蒸烤。具体做法为:取两张春卷皮平铺,涂抹甜面酱或辣酱,放上油条段(现炸)、葱段(选细香葱),叠成方形,放入平锅小火烘烤,边烤边用木槌轻压至皮脆。成品外皮焦香,内裹油条酥脆、葱段辛香,酱料提鲜,是杭州早茶摊的“接地气”选择。
2.3.2吴山油酥
吴山油酥因起源于吴山脚下得名,属“酥皮裹馅”的蒸制糕点。水油皮加入少量红糖调色,干油酥用菜籽油替代猪油以增香气,包裹芝麻糖馅(芝麻炒香碾碎,加白糖、少量面粉防漏)后,用木模压出花纹,蒸制12分钟。成品皮色棕红,酥皮微润不硬,馅心甜而不黏,曾是吴山庙会的“人气王”。
三、制作工艺的核心要点
杭州糕点的独特风味,源于对原料、手法与火候的精准把控,以下为关键工艺总结:
3.1原料选择:在地取材,应季而用
米类首选本地晚粳米或圆糯米,因杭州水网密布,粳米支链淀粉含量高,更易蒸出软糯口感;桂花必选秋季初开的金桂或银桂,鲜桂花需当日采摘,避免露水影响香气;油脂多用猪板油(水油皮)或菜籽油(干油酥),前者增酥,后者提香。
3.2手法技巧:精准控制,熟能生巧
米糕类需注意粉团湿度——手捏成团、轻拍即散为佳,过湿易黏模,过干易松散;酥点类折叠次数需至少3次(“三折三擀”),确保酥皮层次分明,折叠时需覆盖保鲜膜防干;裹蒸类包馅时需留1cm边缘,避免烘烤或蒸制时漏馅。
3.3火候控制:因品制宜,灵活调整
蒸制米糕需水沸后上笼,保持大火15-20分钟,中途不可开盖;烘烤酥点需先预热烤箱至180℃,中层烤制,前10分钟保持高温定型,后10分钟调至160℃避免焦糊;煎制年糕或葱包桧需小火慢烤,频繁翻面,确保受热均匀。
四、食用建议与保存方法
杭州糕点讲究“吃鲜、吃时”,正确的食用与保存方式可最大化风味体验。
4.1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