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二中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VIP

2021-2022学年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二中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二中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文章,回答下列问题。

回文诗,顾名思义,就是能够回环往复正读倒读皆成章句的诗篇,也称作“回环诗,是我国古典诗歌中一种较为独特的文学体裁。回文诗充分展示并利用了汉语以单音节语素为主和以语序为重要语法手段这两大特点,读来回环往复,绵延无尽,给人以荡气回肠、意兴盎然的美感。

汉语是分析型语言,缺乏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这是产生回文诗的宏观背景;另外,古汉语没有标点符号,这让回文诗作表现得更加富有文学色彩。对于回文诗,不仅作者本人具有高超的文字驾驭能力,欣赏者也必须具备相当的底蕴才能领悟其美妙之处。

回文诗体现了汉语文化的博大精深,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无穷智慧。一首诗从末尾一字读至开头一字,能够成为另一首新诗,这样的文字功力十分了得,这般“文才”不是什么人都敢“卖弄”的。

有人把回文诗当成一种文字游戏,认为它完全没有艺术价值。实际上,这是对回文诗的误解。民国时期的学者刘坡公先生在1934年出版的《学诗百法》一书中就指出:“回文诗反复成章,钧心斗角,不得以小道而轻之。“当代诗人、语文教育家周仪荣先生曾经认为,回文诗虽无十分重大的艺术价值,但不失为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枝奇葩。

据记载诗歌中的回文体在我国晋代就已经形成,而兴盛于宋代。它有着“反复成章”之特点,其种类有很多,如“通体回文”“就句回文”“双句回文”“本篇回文”“环复回文”“图形回文”等。其中,尤以“通体回文”最难驾驭,有人把这种形式的回文诗称作“倒读诗”,认为它是回文诗中的绝品。

例如,宋代大文豪苏轼(1037—1101)的《题全山寺》就是绝品中的绝品,该诗如下:

题全山寺

潮随暗浪雪山倾,远捕渔舟钓月明。桥对寺门松径小,槛当泉眼石波清。

逆逆绿树江天晓,霜窝红霞晚日晴。遥望四边云接水,碧峰千点数鸥轻。

把诗句倒转来读也是一首完整的七言律诗:

轻鸥数点千峰碧,水接云边四望遥。晴日晚霞红需需,晓天江树绿逆追。

清波石眼泉当槛,小径松门寺对桥。明月钓舟渔捕远,倾山雪浪暗随潮。

苏轼被贬出北宋京城开封去杭州的路上,游览了镇江全山寺,并写下了这首著名的诗歌。

诗歌正读时,“江中的潮水一直奔向雪山之巅,远处的渔夫在明月下垂钓,只见远处的山上有无数的飞鸟,轻盈地飞翔着”,这是《题全山寺》沿着吟诵的时间所呈现的场景,描写了全山寺从午夜到清晨的景色,体现了黑暗过去后生命自由飞翔的无尽活力,以及由静到动的过程。

诗歌倒读时,“鸟儿都飞走了,只剩下茫茫江波一直连着水边,苦照万物的太阳也不见了踪影,只留下明月在静夜中独自皎洁”,这是《题全山寺》呈现的真实场景,展现了全山寺从白天到黑夜的景色,体现了生机渐去、万物归静的过程。

这是一首内容与形式俱佳的写景诗作,正读倒读意境不同,可看作两首诗。如果正读是月夜景色到江夭破晓的话,那么倒读则是黎明晓日到渔舟唱晚。由于构思奇特,组织巧妙,整首诗顺读倒读都极为自然,音顺意通,境界优美,值得玩味。

由此可见,作为中华传统文化宝库中独有的一枝奇葩,回文诗读起来回环往复,连绵未尽,让人回味无穷。经典的回文诗正读倒读都极为自然,音顺意通,意境优美,真是千古奇观,实在令人叫绝。读完它们,不由感叹,古人的智慧真是了不起,他们的文学造诣深不可测,中华民族的文化博大精深。

(节选自吴镇《回文诗:正读倒读都通顺,古人智慧了不起》)

1.下列关千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汉语语素为单音节,语法手段看重语序,回文诗充分展示并利用了汉语的这两个特点。

B.回文诗产生的背景有二:一是汉语缺乏形态变化,二是古人写文章一般不打标点符号。

C.回文诗博大精深,这对写作者和欣赏者的文化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都有非常高的要求。

D.根据记载,回文诗形成于晋代,兴盛于宋代,其种类有很多,最难写的是“通体回文”。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回文诗的定义入手,对回文诗作了较为全面的介绍。

B.作者引用刘坡公、周仪荣的观贞来证明回文诗有艺术价值。

C.作者例析《题金山寺》意在证明苏轼这首诗是诗歌中的极品。

D.末段在前文举例论述的基础上,赞美回文诗之美和古人之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回文诗是我国古典诗歌中一种较独特的文学体裁,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无穷智慧。

B.回文诗的内容与形式俱佳,回文诗正读倒读都极为自然,意境优美,是千古奇观。

C.回文诗本身没有标点符号,普通欣赏者不一定能够体会回文诗倒着读的妙处。

D.回文诗是中华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枝奇葩,体现了作者高超的文字驾驭能力。

【答案】1.D

2.C

3.B

【解析】

1.

本题考查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K12好帮手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K12好帮手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