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2025年光纤传输面试题及答案
一、光纤传输基础原理
问题1:简述单模光纤与多模光纤的核心差异,为何长距离干线传输通常选择单模光纤?
单模光纤(SMF)与多模光纤(MMF)的核心差异体现在三个方面:
(1)纤芯直径:单模光纤纤芯直径约8-10μm,仅允许基模传输;多模光纤纤芯直径约50μm或62.5μm,支持多个模式传输。
(2)色散特性:多模光纤因模式色散(不同模式光信号传输路径不同导致到达时间差)显著,传输带宽受限(通常仅几百MHz·km);单模光纤无模式色散,主要受色度色散(材料色散+波导色散)影响,带宽可达数十THz·km。
(3)光源适配:多模光纤配合低成本LED或VCSEL(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适用于短距离(2km)局域网络;单模光纤需窄线宽激光器(如DFB激光器),支持长距离(100km)、高速率传输。
长距离干线选择单模光纤的核心原因是其极低的色散和衰减(典型衰减0.2dB/km@1550nm),可支持100G/400G甚至更高速率的信号在无中继条件下传输数百公里,而多模光纤因模式色散和高衰减(约2.5dB/km@850nm),无法满足长距离需求。
问题2:光纤损耗的主要来源有哪些?实际工程中如何降低损耗?
光纤损耗主要由三类因素构成:
(1)吸收损耗:包括本征吸收(SiO?分子对红外/紫外光的固有吸收)和非本征吸收(OH?离子、金属杂质吸收)。本征吸收在1550nm窗口(C波段)最低(约0.2dB/km);非本征吸收可通过高纯度材料制备(如MCVD工艺)降低。
(2)散射损耗:主要为瑞利散射(光纤内部折射率微不均匀引起的弹性散射),与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λ??),是1310nm/1550nm窗口的主要损耗来源;另一种是受激拉曼/布里渊散射(非线性效应),在高功率传输时需控制。
(3)弯曲损耗:分为宏弯损耗(光纤弯曲半径临界值时,部分光功率泄漏)和微弯损耗(光纤表面微小起伏导致模式耦合)。
工程中降低损耗的措施包括:
-选择低OH?含量的G.652D或G.654E光纤(G.654E在C波段衰减更低至0.15dB/km);
-施工时避免光纤过度弯曲(宏弯半径≥30mm),使用松套管结构光缆减少微弯;
-长距离传输中采用掺铒光纤放大器(EDFA)补偿衰减,或通过拉曼放大器(RA)实现分布式增益。
问题3:简述光纤色散的三种类型及其对高速传输的影响。
光纤色散分为三类:
(1)模式色散(模间色散):仅存在于多模光纤,不同模式光信号传输路径不同,导致到达时间差(如50μm多模光纤模式色散约100ps/km)。模式色散是多模光纤带宽受限的主因,无法用于10Gbps以上长距离传输。
(2)色度色散(波长色散):单模光纤的主要色散类型,由光源光谱宽度和光纤折射率随波长变化引起。分为材料色散(SiO?折射率随波长变化)和波导色散(纤芯/包层折射率差引起的模式传播常数变化)。色度色散会导致光脉冲展宽,限制100Gbps以上信号的无中继传输距离(如100GNRZ信号在G.652光纤中色散容限约1600ps/nm,对应约80km)。
(3)偏振模色散(PMD):单模光纤中基模的两个正交偏振态(快轴/慢轴)因光纤不对称(如应力、弯曲)导致传输速度差异,产生脉冲展宽(典型值0.1ps/√km)。PMD对400Gbps以上系统影响显著,需通过偏振复用(PDM)+DSP补偿。
二、光纤传输关键技术
问题4:对比密集波分复用(DWDM)与粗波分复用(CWDM)的技术特点及典型应用场景。
DWDM与CWDM的核心差异体现在波长间隔、复用数量、激光器要求及应用场景:
(1)波长间隔:DWDM采用0.8nm(约100GHz)或0.4nm(50GHz)间隔,工作在C波段(1530-1565nm)或L波段(1565-1625nm),可支持80-160波复用;CWDM波长间隔20nm,覆盖1270-1610nm的6-18个波长(ITU-TG.694.2定义)。
(2)激光器要求:DWDM需高精度温控激光器(TEC)和波长锁定(如基于F-P标准具),波长稳定性±0.05nm;CWDM使用无温控激光器(ATC),波长随温度漂移±3nm(需宽通带滤波器)。
(3)成本与功耗:DWDM系统因精密激光器和光放大器(EDFA仅放大C/L波段)成本高,适合长距离大容量传输;CWDM无需EDFA(可用拉曼放大器或直放),成本低50%以上,适合短距离(100km)城域网/数据中心互联(DCI)。
典型场景:DWDM用于干线(如100G/400GOTN)、跨洋海缆;CWDM用于5G前传(25G/50G)、数据中心间100G短距互联(如2km-80k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天猫超市考试题库及答案.docx VIP
- 混凝土质量缺陷修补施工方案.doc VIP
- 3.4 活动:电路创新设计展示说课稿 2023-2024学年教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docx
- 敬辞与谦辞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pptx VIP
- 人民调解培训资料.ppt
- 2025年中国油田助剂行业市场现状调查及投资前景研判报告.docx
- JESD-22-A113H Pre-Condition 预处理测试规范.pdf VIP
- DB37 T 2283-2013 山东黄泛平原夏玉米超高产栽培技术规程.docx VIP
- 2025年秋部编版语文八上 1 消息二则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 VIP
- 软件测试工作计划PPT.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