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第2学时定时规范答题,提高得分技能(训练課)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都市的雾与霾
汪韬董棣
①泰山、黄山、庐山、峨眉山,似乎没有哪座名山不以雾为奇绝。除了这些以雾闻名的风景胜地,在中国还有一座都市也以雾而著称,这就是“雾都”重庆。而据重庆气象部门记录,近50年来,重庆的雾在降低,20世纪70、80年代重庆年平均雾曰数在50天左右,到90年代就降低到30~40天了。气象部门说雾少了,为什么人们却感觉不到呢?另一份研究成果給出了答案:记录分析表明,重庆浓雾呈逐年降低趋势,强霾呈逐年上升趋势。
②什么是雾,什么是霾呢?气象学上对雾的解释是: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成大量悬浮在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导致水平能见度低于一公里的天气现象。雾和云可以说是一母同胞,过量的水汽与空气中的凝结核结合在一起,或者水分子自身相互黏结形成水滴或冰晶,它们悬浮在高空被称为云,假如悬浮在近地面的空气层里,就形成了雾。
③我国对于灰霾的科学定义却只能追溯到十年前:,中国气象科学家初次将国外文件中的“GrayHaze”直译为“灰霾”。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原则》給出了技术性的判识条件:“当能见度小于十公里,排除了降水、沙尘暴、扬沙、浮尘等天气现象导致的视程障碍,且空气相对湿度小于80%时,即可判识为霾。”所以雾与霾最大的区别是相对湿度:相对湿度达成95%以上的低能见度现象称为雾,低于80%的为霾。80%—95%之间的,是雾和霾的混合物,但重要是霾。如此看来,重庆这个浪漫缥缈的“雾都”是不是正在向“霾都”演变呢?
④中国气象局研究员吴兑指出了一个更为残酷的现实:“我们原来认为重庆是‘雾都’其实是误解。重庆因为二战的军工开发和建国后的军工建设,一直是严重的‘霾都’,只是过去科学结识水平不够,误认为是‘雾都’。”
⑤近年来,似乎有越来越多的中国都市被冠上了“雾都”的名号:10月,郑州连续三天雾气笼罩,上午能见度更是降到仅有200米左右;11月5曰,西班牙《阿贝赛报》的文章指出,“中国的首都正在与伦敦争夺世界‘雾都’称号”:11月,乌鲁木齐一周七天有六天都被大雾笼罩;在微博中以“广州+雾都”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可以找到四万余条的搜索成果。
⑥中国近五十数年来雾曰和霾曰的变化研究表明,大部分地区雾曰的变化并不明显,那么这些所谓的雾天增多了,事实上都是霾天增多。霾会导致“雾蒙蒙”之感,是因为它降低了空气能见度,这重要在于大气中颗粒物的散射、吸收带来的消光作用,而其中“贡献”最大的当属颗粒物的散射。颗粒物家族称为总悬浮颗粒物,其构成部分PM2.5在迅速蹿红。
⑦PM2.5受到如此重视不仅仅因为它是灰霾的元凶,另一个更重要的因素在于它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极大。据调研,PM2.5超标后,浓度每增加10微克/立方米,医院心血管系统的急诊及死亡要增加1%~6%或7%,高血压病的急诊要增加5%。
⑧毫无疑义,中国的“霾都”已经越来越多,而且还在继续增多中。中国的东部和南部,包含华北、黄淮、江淮、江南、江汉、华南以及西南地区东部,这些经济和工业较发达的地区,霾曰变化都展现出增加趋势,而且在一段时间内这种趋势恐怕也很难发生变化。
⑨一位外国摄影师,在中国某地上空拍下了这么一幅照片:浓厚的雾霾将整个都市笼罩得严严实实,只有两个高耸的烟囱从雾霾层中探露出来,烟囱口中还不停地冒着白烟,为下面的雾霾层做着“贡献”。
(摘编自《中国国家地理》)
1.以下对文章的概括与分析,不对的的两项是 ()
A.文章第②③自然段引用了权威的说法并以浅显的文字分别诠释了雾和霾的各自特征,帮助读者对雾和霾形成科学的结识。
B.第④段援引吴兑的话,解释了重庆“霾都”的成因,照应第①段,阐明了重庆被称为“雾都”其实是一个美丽的误解。
C.由PM2.5构成的颗粒物在大气中的散射,会降低能见度,导致“雾蒙蒙”之感,这些颗粒物也会对人体健康导致危害。
D.第⑨段简介外国人在中国某地上空拍下的照片的内容,形象地告诉人们,工业污染依然是导致都市雾霾天气的重要因素。
E.文章从气象、地理、历史以及医学等多方面科学地探究了霾的形成和某些都市变成“霾都”的关于因素,引人深思。
解析本题考查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项,PM2.5只是颗粒物家族的构成部分;E项,文章从医学角度说的只是霾的危害。
答案CE
★2.文章多处运用了列数据的阐明方法,请举一例分析这种方法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