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长征》的译文、注释、中心思想、写作背景、赏析、古诗朗诵(六年级).docxVIP

《七律·长征》的译文、注释、中心思想、写作背景、赏析、古诗朗诵(六年级).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红军不害怕长征路上的艰难险阻,把跨越万水千山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连绵起伏的五岭山脉,在红军眼里就像翻腾着的小波浪;高大雄伟的乌蒙山,看起来就像脚下滚过的小泥丸。金沙江湍急的浪花拍打着高耸入云的悬崖峭壁,给人以温暖的感觉(暗示巧渡金沙江后的喜悦);大渡河上横跨着冰冷的铁索桥,让人感到阵阵寒意(想起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更让人欣喜的是千里岷山,白雪皑皑,红军队伍翻过雪山之后,每个人都笑逐颜开,充满了胜利的喜悦。频朗诵注释

七律:七言律诗的简称。七律是律诗的一种,每篇一般为八句,每句七个字;偶句末一字押平声韵,首句末字可押可不押,必须一韵到底;句内和句间要讲平仄,中间四句按常规要用对仗。

长征:1934年10月间,中央红军主力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作战略大转移,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西康、甘肃、陕西等十一省,击溃了敌人多次的围追和堵截,战胜了军事上、政治上和自然界的无数艰难险阻,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10月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

难:艰难险阻。

等闲:不怕困难,不可阻止,平常,轻松。

五岭: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横亘在江西、湖南、两广之间。

逶迤: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

细浪:作者自释:“把山比作‘细浪’、‘泥丸’,是‘等闲’之意。”乌蒙:山名。乌蒙山,在贵州西部与云南东北部的交界处,北临金沙江,山势陡峭。1935年4月,红军长征经过此地。

磅礴:气势雄伟,山很险峻,这里指山势高大、险峻。

泥丸:小泥球,整句意思说险峻的乌蒙山在红军战士的脚下,就像是一个小泥球一样。

金沙:金沙江,指长江上游自青海省玉树县至四川省宜宾市的一段,云南等地也有支流。1935年5月,红军曾强渡云南省禄劝县皎平渡渡口。云崖暖:是指浪花拍打悬崖峭壁,溅起阵阵雾水,在红军的眼中像是冒出的蒸汽一样。(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暖:被一些学者指为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快心情,也有学者说意思为直译后的温暖。)

大渡:指大渡河。

铁索:大渡河上泸定桥,它是用十三根铁索组成的桥。寒:影射敌人的冷酷与形势的严峻。

岷山:中国西部大山。位于甘肃省西南、四川省北部。西北-东南走向。西北接西倾山,南与邛崃山相连。包括甘肃南部的迭山,甘肃、四川边境的摩天岭。

三军:作者自注:“红军一方面军,二方面军,四方面军。”

尽开颜:红军的长征到达目的地了,他们取得了胜利,所以个个都笑逐颜开。

中心思想

这首诗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赞扬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整体气势恢宏:整首诗开篇就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展现出红军战士面对长征中无数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和豪迈气概,定下了全诗激昂的基调。

巧用夸张与比喻:在描写五岭山和乌蒙山时,“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把连绵的五岭山比作细小的波浪,把雄伟的乌蒙山比作滚动的泥丸,夸张与比喻的手法,突出红军眼里这些艰难险阻都算不了什么,体现了红军的英勇无畏和乐观精神。

情感细腻体现:“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暖”字体现出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快心情,“寒”字则渲染出红军飞夺泸定桥时的惊险悲壮,一“暖”一“寒”,细腻地表达出长征途中不同战斗经历带来的不同感受。

结尾振奋人心:“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描绘出红军翻越岷山后的喜悦,“尽开颜”生动地展现出战士们胜利的欢快情绪,也表达了长征即将胜利结束的喜悦,升华了主题。背景

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其间经过11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毛泽东回顾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以极其轻松的笔调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

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是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是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同时,他也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文档评论(0)

十分心意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