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故事》阅读测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VIP

《孔子的故事》阅读测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孔子的故事》阅读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孔子出生于春秋时期的哪个诸侯国?

A.齐国B.鲁国C.楚国D.晋国

2.孔子的父亲叔梁纥以何种身份闻名于当时?

A.大夫B.武士C.诗人D.乐官

3.孔子幼年丧父后,随母亲迁居至曲阜的哪个区域?

A.阙里B.杏坛C.泮宫D.稷下

4.孔子十七岁时,鲁国大夫孟僖子临终前留下遗嘱,要求其子拜孔子为师,主要因孔子当时已精通:

A.兵法B.稼穑C.周礼D.算术

5.孔子提出“克己复礼为仁”,其中“礼”的核心指向是:

A.日常礼仪B.等级秩序C.祭祀规范D.民间习俗

6.孔子在鲁国担任大司寇期间,主导的最重要政治行动是:

A.推行“初税亩”B.隳三都C.会盟夹谷D.修订《春秋》

7.孔子周游列国时,在哪个国家遭遇“陈蔡之厄”,断粮七日?

A.卫国B.陈国C.楚国D.宋国

8.孔子的弟子中,以“言语”见长,曾成功游说齐、吴、越、晋等国的是:

A.子贡B.子路C.颜回D.冉有

9.孔子晚年整理六经,其中“乐经”失传,其余五经不包括:

A.《诗》B.《书》C.《易》D.《史》

10.孔子去世后,弟子们为其服丧三年,唯一守丧六年的是:

A.子贡B.子夏C.曾子D.宰我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孔子名______,字______,生于公元前______年。

2.孔子早年为谋生做过“委吏”“乘田”,分别管理______和______。

3.孔子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一教育方法被称为______。

4.孔子评价弟子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______”。

5.孔子见南子事件中,子路因不满而“不悦”,孔子以“______”自誓。

6.孔子周游列国凡______年,先后到过______个诸侯国。

7.《论语·述而》中“______,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体现了孔子的人生态度。

8.孔子认为“君子和而不同”,与之相对的“小人”特征是“______”。

9.孔子删订《诗经》,提出“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______”。

10.孔子临终前七日,作歌曰:“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简述孔子“有教无类”思想的具体内涵及其历史意义。

2.孔子与隐士(如长沮、桀溺)的对话反映了他怎样的处世态度?结合《论语》相关章节说明。

3.分析“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论语·乡党》)体现的孔子礼仪观。

4.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在周游列国经历中如何体现?举例说明。

5.孔子为何重视“礼”与“乐”的结合?结合“礼崩乐坏”的时代背景分析。

四、文本分析题(每题10分,共30分)

(一)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论语·颜渊》)

1.解释“克己复礼”的含义,并说明孔子为何将其视为“仁”的核心。

2.颜渊追问“其目”(具体条目),孔子以“四勿”作答,这反映了孔子怎样的教育特点?

(二)阅读《孔子的故事》中“杏坛讲学”片段:

“孔子在杏坛设教,周围遍植杏树。春日杏花盛开时,他席地而坐,弟子们环坐四周。讲学时,他时而引《诗》《书》,时而论古今,遇到弟子提问,便随问随答,或举例,或譬喻,从无固定章法。”

结合材料与孔子教育实践,分析“杏坛讲学”体现的教育理念。

(三)阅读《史记·孔子世家》记载:

“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

1.解释“韦编三绝”的含义,并说明其反映的孔子学习态度。

2.孔子晚年为何重视《周易》?这与他“述而不作”的主张是否矛盾?

---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2.B3.A4.C5.B6.B7.B8.A9.D10.A

二、填空题

1.丘;仲尼;551

2.仓库;牲畜

3.启发式教学

4.回也不改其乐

5.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6.十四;七(或卫

文档评论(0)

yclsh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