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文言文常用格式及写作技巧
引言
文言之学,非独为览古之需,亦为涵养文心、砥砺笔力之途。其辞约而旨丰,其体严而义密,历代文人墨客,莫不浸淫于此,方有华章传世。今不揣浅陋,略述文言文常用格式与写作技巧,冀为初学者引一入门径,为好学者添一砖瓦。
一、常用格式
(一)体裁之辨
古人著述,体裁繁多,各有其规。若不明体裁,下笔则难免失据。
1.论说类:旨在阐明事理,辨析是非。如《六国论》、《过秦论》。其特点是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严密,逻辑清晰。开篇多直接提出论点,或设问引题;中间层进式展开论述,或正反对比,或引经据典;结尾则总结升华,或发出呼吁。
2.记叙类: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如《史记》之列传、《桃花源记》。记人则需勾勒人物言行神态,凸显性格特征;叙事则要脉络清晰,详略得当,关键处着力;写景状物则需调动感官,形神兼备,情景交融。
3.书牍类:即书信,用于交流思想、沟通情感。如《报任安书》、《与朱元思书》。其格式相对固定,通常有称谓、正文、祝颂语、署名、日期等部分。语言或恳切,或委婉,或激昂,因人而异,因事而异。
4.序跋类:多为著作或诗文前的引言(序)或后跋(跋)。如《兰亭集序》、《滕王阁序》(虽名为序,实具赋体特征,然亦有序之功用)。序多说明著述缘由、经过、主旨,或评介内容;跋则多作于书后,或补充说明,或抒发感想。
5.碑志类:包括碑铭、墓志铭等,用于记事颂德,悼念逝者。其文多庄重典雅,叙事简要,评价公允。
(二)篇章结构
古人作文,讲究章法,尤重起承转合。
1.起:文章之始,或开门见山,直揭主旨;或设置悬念,引人入胜;或托物起兴,委婉含蓄。如《论语》开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即开门见山,点明学习之乐。
2.承:承接上文,展开论述或叙述。或并列铺陈,或递进深入,或正反对比。此部分为文章主体,需言之有物,层次分明。
3.转:文意转折,或由景入情,或由表及里,或另辟蹊径,使文章波澜起伏,避免平铺直叙。转得巧妙,方能引人深思。
4.合:收束全文,或总结观点,或升华主旨,或寄寓感慨,或引人回味。如《岳阳楼记》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作结,境界顿出,千古传诵。
(三)句式特点
文言句式,与白话有别,掌握其常见类型,于理解与写作皆有助益。
1.判断句:多用“……者,……也”、“……也”、“……者也”等形式,或用“乃”、“即”、“皆”、“非”等副词表判断。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被动句:常用“于”、“见”、“为”、“为……所……”、“被”等表被动。如“不拘于时,学于余。”
3.倒装句:为强调或音韵和谐,常有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等现象。
*宾语前置:如“何陋之有?”(有何陋)
*状语后置: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于蓝取之,于蓝青)
*定语后置:如“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千里马)
4.省略句:文言多简洁,常省略主语、谓语、宾语、介词等。如“(余)既出,得其船,(余)便扶向路,(余人)处处志之。”
(四)固定结构
文言文中有诸多固定搭配,需熟记其义与用法。
如“何以……为”(表反问,“哪里用得着……呢”)、“无乃……乎”(表推测,“恐怕……吧”)、“得无……乎”(表疑问,“莫非……吗”)、“……之谓也”(表判断,“说的就是……啊”)等。
二、写作技巧
(一)炼字炼句
1.炼字:古人作文,极重一字之用,所谓“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力求一字传神,境界全出。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之“绿”字,以动写静,生机盎然。
2.炼句:句子力求精炼,避免拖沓。多用短句,间以长句,使节奏明快,富有变化。同时,讲究对仗工整,音韵和谐,增强文章的节奏感与音乐美。
(二)善用修辞
1.比喻:化抽象为具体,使深奥为浅显。如“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情感与行为,使描写更生动形象。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3.对偶:结构相同或相似,意义相关,句式对称。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4.排比:句式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增强语势。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5.夸张:有意放大或缩小事物特征,以突出强调。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6.用典:引用古代故事或诗文名句,以增强文章的文化底蕴与说服力。用典需恰当自然,避免堆砌。如“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三)意境营造
文言文佳作,多有意境。意境者,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引人遐思之境界也。
1.写景与抒情结合:“一切景语皆情语”,通过景物描写抒发情感,使情有所寄托。
2.虚实结合:实写眼前之景之事,虚写想象之景之情,拓展文章内涵。
(四)谋篇布局
1.立意要高:文章主旨需明确、深刻,能引人深思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