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复习
;1.以下字词按人教统编版课文逐课整理,便于同学们归类识记。
2.抓住早自修时间,引导学生自读或由课代表(或选出同学)领读,注意每个字的字音、字形、字义。;第一单元;单元综合主旨;单元综合主旨;单元综合主旨;单元综合主旨;1春
一、读读写写(详见课本P5)
嗡(wēnɡ)朗润(rùn) 酝酿(yùnniànɡ)
卖弄(màinonɡ) 喉咙(hóulónɡ) 应和(hè)
嘹(liáo)亮 烘(hōnɡ)托 静默(jìnɡmò)
风筝(zhenɡ) 抖擞(dǒusǒu) 健壮(zhuànɡ)
呼朋引伴(bàn) 花枝招展(zhǎn)
二、补充词语
窠(kē)巢黄晕(yùn);
三、多音字与形近字
和晕;四、词语解释
朗润:明亮滋润。朗,明亮。润,滋润、润泽。
赶趟儿:时间赶得上,文中形容争先恐后的样子。
酝酿:造酒的发酵过程,文中指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窠巢:鸟兽昆虫的窝。
宛转:形容声音抑扬动听。现在多写作“婉转”。;黄晕:昏黄,不明亮。
繁花嫩叶:繁茂的花儿,娇嫩的叶子。
呼朋引伴: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卖弄:有意显示、炫耀(自己的本领)。
一年之计在于春:意思是,春是一年的开始,应该把全年要做的事尽早安排好。计,打算、计划。
花枝招展:形容女子打扮得十分艳丽。文中比喻姿态优美。;五、文学常识
1.作家作品: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扬州人,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他的散文秀丽朴素、真挚质朴、独树一帜。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等。
2.写作背景:本文创作时间大约在1933年间。此时作者朱自清刚刚结束欧洲漫游回国,与陈竹隐女士缔结美满姻缘,而后喜得贵子,同时出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人生可谓好事连连,春风得意。写本文时,已没有创作初期诗文的那种淡淡的哀愁情调,而是鲜明地表达出新鲜的格调和欢乐的情绪。;本文最初发表于1933年7月,此后长期被中国中学语文教材选用。该文的主题思想即对自由境界的向往。朱自清当时虽置身在污浊黑暗的旧中国,但他的心灵世界则是一片澄澈明净,他的精神依然昂奋向上。朱自清把他健康高尚的??美情趣,把他对美好事物的无限热爱,把他对人生理想的不懈追求熔铸到文章中去,熔铸到诗一样美丽的语言中去,从而使整篇文章洋溢着浓浓的诗意,产生了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3.小知识——重音与停连
重音,是为传情达意的需要,对语句中的某些词或短语通过重读的形式加以强调。一般用“·”标示在词语下面。
停连,是语流中声音的中断和延续。声音的中断即停顿,声音的延续即连接。停顿可以用“|”和“∧”来标示,前者用于较短的停顿,后者用于较长的停顿。连接可以用“⌒”来标示,表明为了表达的需要,这里要一口气连贯地读下去,有标点也不停顿。
无论停顿还是连接,都不是任意的,要与文章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相适应。还要照顾到听者的感知和理解习惯。;六、课文结构
春 ;2济南的冬天
一、读读写写(详见课本P9)
镶(xiānɡ) 单(dān)单 安适(shì)
着落(zhuóluò) 慈善(císhàn) 肌肤(jīfū)
秀(xiù)气 宽敞(kuānchɑnɡ) 贮蓄(zhùxù)
澄(chénɡ)清 空(kōnɡ)灵 地毯(tǎn)
二、补充词语
发髻(jì)水藻(shuǐzǎo);三、多音字与形近字
着济;四、词语解释
响晴:晴朗无云。
设若:假如。
安适:安静而舒适。
着落:可以依靠或指望的来源。
髻:挽在头顶或脑后的发结。
镶:把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或围在另一物体的边缘。;秀气:清秀。文中形容小山秀美小巧。
水墨画:纯用水墨不着彩色的国画。
贮蓄:储存,积聚。
澄清:(水、天空)清亮。文中指水清澈见底。
空灵:灵活而不可捉摸。;五、文学常识
1.作家作品: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作家,被誉为“人民艺术家”。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话剧《茶馆》被西方人誉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2.写作背景:老舍1930年7月来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多年,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称山东为他的“第二故乡”。本文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成的。原为一系列直接描写济南风景名胜的长篇散文《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