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初中生心理健康讲座活动方案
作为一名在中学心理辅导室工作了八年的专职心理教师,我始终记得第一次面对因考试焦虑躲在卫生间哭的初二女生时,她带着鼻音说老师,我觉得自己特别没用的模样。这些年,我接触过因同伴矛盾失眠的初一学生、因亲子冲突产生退学念头的初三孩子,也见过许多把烦死了没意思挂在嘴边却不知如何表达的少年。正是这些真实的案例让我深刻意识到: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是选修课,而是需要用温度与专业去浇灌的成长必修课。基于此,我牵头设计了本次阳光心成长·青春不迷茫初中生心理健康讲座活动方案,希望通过一场有笑有泪、有共鸣有方法的讲座,为孩子们打开心门,种下自我关怀的种子。
一、活动背景与目标
(一)背景分析
初中生正处于“心理断乳期”与“叛逆关键期”的叠加阶段:生理上的快速发育带来自我认知的混乱,学业压力从“被动完成”转向“主动竞争”,同伴关系从“单纯玩耍”演变为“小团体归属”,亲子沟通则常因“我已经长大”和“你还不懂事”的认知冲突陷入僵局。据我校近三年心理普测数据显示,约35%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情绪困扰(如焦虑、孤独),18%的学生在人际适应上有明显困难,更有个别学生因长期情绪压抑出现躯体化症状(如头晕、胃痛)。这些数据背后,是一个个渴望被理解、被看见的年轻灵魂。
(二)核心目标
本次讲座以理解情绪—认识自我—主动求助为逻辑主线,设定三级目标:
知识目标:帮助学生了解青春期常见心理现象(如敏感、叛逆)的合理性,掌握情绪识别与调节的基础方法(如“情绪日记法”“深呼吸三步法”);
能力目标:通过互动练习,提升学生在人际冲突、学业压力场景下的心理调适能力,学会用“非暴力沟通”表达需求;
情感目标:打破“心理问题=软弱”的错误认知,建立“主动求助是智慧”的积极态度,让“心里不舒服时找老师/朋友聊聊”成为自然选择。
二、活动基本信息
活动主题:阳光心成长·青春不迷茫——初中生心理健康必修课
活动对象:全校初一至初三年级学生(分年级分批次开展,每批次约120人)
活动时间:XX月第三周(周二至周四下午14:00-16:00)
活动地点:学校大礼堂(配备多媒体设备、移动麦克风、可折叠座椅)
主讲团队:校心理辅导室3名专职教师(均具备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质)+外聘青少年心理专家1名(从事中学心理教育20年)
三、活动流程设计(单场120分钟)
为避免填鸭式说教,流程设计以互动体验为核心,通过破冰—共鸣—方法—行动四阶段层层推进,让学生从被动听变为主动悟。
(一)暖场破冰:你好,我的情绪小怪兽(20分钟)
开场不直接讲理论,而是用一场情绪天气报告游戏拉近距离。主持人手持晴、多云、阴、雨、雷五张天气卡片,邀请学生轮流站起说:最近一周,我的情绪像_(天气),因为_(具体事件)。
设计意图:天气是学生熟悉的意象,用它类比情绪能降低表达压力;分享具体事件可快速捕捉群体共性(如初一多“开学适应雨”,初三多“模考焦虑雷”)。
现场小技巧:主持人需及时回应,比如学生说我最近是‘阴天’,因为和最好的朋友吵架了”,可以接:听起来这段友谊对你很重要,那种胸口闷闷的感觉我懂——我初中时也和闺蜜冷战过两周呢!”
(二)主题讲解:原来这些情绪都正常(30分钟)
结合刚才的情绪天气,讲师用青春期心理地图PPT梳理常见现象:
情绪波动大:前一秒因朋友的玩笑笑出声,下一秒可能因家长的一句“作业写完没炸毛——这不是“脾气差,而是大脑前额叶(负责理性决策)尚未发育成熟,杏仁核(负责情绪反应)更活跃的正常表现;
在意别人眼光:总觉得“全班都在看我走路姿势”“老师肯定觉得我回答得不好”——这叫“假想观众”心理,几乎每个青春期孩子都会经历;
渴望独立又依赖:一边喊别管我”,一边在遇到困难时偷偷希望父母帮忙——这是心理断乳”的必经阶段,就像小鹰学飞,既想挣脱怀抱,又需要巢的温暖。
细节设计:穿插真实学生来信(隐去姓名),比如我最近特别讨厌妈妈看我手机,可她不给我买新球鞋时我又偷偷哭,引发原来不止我这样的共鸣。
(三)互动体验:给情绪找个“出口(40分钟)
理论需要落地,这一环节设计两个体验活动:
情绪调节工具箱(分组练习)
将学生分成6人小组,每组发放情绪卡片(正面是场景:如被同学说‘你胖了’数学考了75分,全班倒数,背面是空白)。任务:
第一步:讨论“遇到这个场景,你会有什么情绪?(比如委屈、挫败);
第二步:在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