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辅注塑工艺介绍.ppt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演讲人:

日期:

气辅注塑工艺介绍

目录

CATALOGUE

01

工艺概述

02

工艺原理详解

03

工艺流程步骤

04

技术优势分析

05

应用领域实例

06

发展挑战与趋势

PART

01

工艺概述

基本定义与原理

气体辅助注射成型技术

气辅注塑(Gas-AssistedInjectionMolding,GAIM)是一种通过高压惰性气体(通常为氮气)辅助塑料熔体充填模具的先进注塑工艺,气体在熔体内部形成中空通道以减少材料用量并改善产品结构强度。

两阶段成型原理

核心优势

第一阶段注入熔融塑料至模具型腔的70%-95%,第二阶段通过气针注入高压气体推动熔体继续充填并保压,气体在冷却阶段维持压力以避免收缩缺陷。

与传统注塑相比,气辅注塑可显著降低产品重量(减重20%-40%)、减少翘曲变形、提升表面光洁度,并缩短成型周期10%-30%。

1

2

3

发展历程简述

技术萌芽期(1970s-1980s)

德国工程师首次提出气体辅助注塑概念,早期应用于厚壁制品如手柄和家具部件,但因气体控制技术不成熟导致良品率低。

智能化发展阶段(2000s至今)

结合CAE仿真技术和多级气体压力控制,工艺精度大幅提升,应用扩展至医疗器械、航空航天等高端领域。

工业化推广期(1990s)

随着闭环气体压力控制系统的出现,气辅注塑在汽车仪表板、家电外壳等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欧美企业如Cinpres和Battenfeld推出专用设备。

核心组成要素

气体发生与控制系统

包括氮气发生器、高压气泵、精密压力传感器和电磁阀,气体压力需稳定在5-30MPa范围内,波动误差小于±0.2MPa。

专用模具设计

需设置气针(GasPin)或气道(GasChannel),气道截面形状通常为半圆形或梯形,宽度与深度比为1:1.5以优化气体穿透路径。

材料适配性要求

推荐使用高熔体强度塑料如PC/ABS、PP、PA等,熔体流动指数(MFI)应低于25g/10min,以避免气体穿透导致熔体破裂。

工艺参数协同控制

需精确匹配熔体温度(180-300℃)、注射速度(50-150mm/s)、气体延迟时间(0.1-1s)及保压时间(占周期20%-40%)。

PART

02

工艺原理详解

气体注入机制

高压气体精确注入

通过专用气辅喷嘴将高压惰性气体(通常为氮气)注入熔融塑料内部,气体压力需根据材料流动性、壁厚等动态调整,确保形成均匀中空结构。

气体穿透路径控制

利用模具流道设计和时序控制,引导气体沿预定方向穿透熔体,避免短射或气体逃逸,需结合CAE模拟优化气体通道布局。

气核形成与稳定

气体在熔体中心形成稳定气核后,通过压力反馈系统实时调节气压,防止气核塌陷或局部过薄,保证制品结构完整性。

系统工作流程

熔体填充阶段

注塑机将熔融塑料注入模腔至90%-95%容积,剩余空间预留气体扩张区,需精确控制注射速度与温度以避免过早冷却。

气体注入与保压

气体在熔体尚未完全固化时注入,通过闭环压力控制系统维持恒定气压,补偿塑料收缩,减少缩痕和翘曲变形。

冷却与排气脱模

气体持续保压至制品冷却定型,最后通过排气阀释放残余气体,开模取出中空制品,全程需协调注塑机、气辅控制器和模具动作时序。

关键参数控制

初始注入压力通常为50-150bar,保压阶段降至20-80bar,时间窗口需匹配材料固化特性,过早停气会导致塌陷,过晚则增加能耗。

气体压力与时间

熔体温度与粘度

模具温度梯度

材料温度直接影响气体穿透能力,需将熔体粘度控制在100-1000Pa·s范围内,过高粘度会导致气体渗透不均,过低则易吹穿。

模温差异(通常80-120℃)需与气体路径协同设计,高温区利于气体扩展,低温区加速局部固化,平衡成型效率与尺寸精度。

PART

03

工艺流程步骤

模具预热与准备

温度控制与稳定性

模具需预热至工艺要求的温度范围(通常为80-120℃),确保材料流动性和成型质量稳定,避免因温差导致产品收缩不均或表面缺陷。

型腔清洁与润滑

彻底清理模具型腔残留物,并喷涂脱模剂或专用润滑剂,减少熔料粘模风险,同时保证气体通道畅通无阻。

气体喷嘴调试

检查气体注入系统(如氮气发生器、压力调节阀)的密封性,校准喷嘴位置和角度,确保气体能均匀渗透熔料核心区域。

熔料注入阶段

精准计量与注射参数

多段射胶控制

熔体前沿监测

根据产品体积计算熔料注射量(误差控制在±0.5%内),设定螺杆转速(通常200-400rpm)和注射压力(60-150MPa),避免熔料过早固化或飞边。

通过传感器实时追踪熔料填充状态,动态调整注射速度曲线,确保型腔填充率达到95%以上时触发气体注入信号。

采用分段注射策略(如高速填充→低速补缩),配合模温分区调节,减少熔接痕和气泡产生。

气体保压过程

高压气体渗透技术

在熔料表层凝固前注入高

文档评论(0)

158****112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